路透柏林2月26日表示,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周一表示,德國將修改其二氧化碳封存法,允許某些工業部門進行碳捕獲和離岸封存,原因是德國目標2045年承諾實現碳中和。歐洲最大經濟體在擴大可再生能源和使用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但需要一個解決方案來解決水泥行業等一些“難以減少”的行業排放的二氧化碳。
碳捕獲和儲存(CCS)是從大氣中去除工業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或在排放點捕獲二氧化碳并將其儲存在地下。在德國,其使用受到限制,但由于歐洲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可能無法實現其氣候目標,德國重新考慮了CCS,估計到2045年每年需要捕獲3400萬噸至7300萬噸。
哈貝克補充說,根據新的法律變更,將允許在海底區域運輸二氧化碳及其儲存,但海洋保護區除外。但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德國聯邦各州要求柏林允許,否則陸上碳儲存將繼續被禁止。
這位部長在介紹政府碳管理戰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項技術是安全的,二氧化碳仍留在地下,其次,時間不多了。”
該戰略將成為修訂該國碳儲存法的法案的基礎,并為二氧化碳管道基礎設施的發展制定明確的法律框架。
在將二氧化碳出口到國外之前,柏林需要批準《倫敦議定書》國際條約中關于跨境廢物出口的一項條款,該條款于2009年經締約方修訂,允許運輸二氧化碳用于海底封存。從地質角度看,德國北海的二氧化碳儲存能力約為15億至83億噸,每年可儲存高達2000萬噸。該戰略顯示,水泥和石灰等無法電氣化的二氧化碳密集型行業將成為受益行業之一,而天然氣和生物質發電廠也將能夠使用該技術,但不會獲得補貼。
環保組織批評該戰略,稱該技術昂貴且不可持續,允許其用于發電行業將為化石燃料商業模式的延續打開大門。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