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綠人
來源:綠研所
近來,不少企業紛紛采購綠證或綠電,以降低自身的碳排放。但許多朋友依然困惑:購買綠證或綠電后,企業的Scope 2(范圍二)碳排放如何計算?今天,我們就基于GHG Protocol(國際溫室氣體核算體系)權威指南,為大家詳細解讀。
01
范圍二(Scope 2)排放該怎么算?
明確基礎概念
Scope 2排放指企業購買和消費的電力、蒸汽、供熱和制冷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根據GHG Protocol《Scope 2 Guidance》,計算Scope 2排放需同時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位置法(Location-Based):根據企業所在區域電網的平均排放因子計算。
市場法(Market-Based):根據企業實際選擇的電力來源(如綠證、綠電)計算。
位置法與市場法的本質區別
重要提示:按照GHG Protocol,企業可以同時披露位置法與市場法的計算結果。
具體計算步驟(依據GHG Protocol要求)
1、收集電力消費數據
匯總企業全年各個場所的購電量(單位:MWh)。
2、位置法計算
Scope 2排放(位置法)= 購電量 × 當地電網平均排放因子
3、市場法計算
首先確認企業是否購買了綠證、綠電PPA或其他低碳電力合同。
Scope 2排放(市場法)=(綠電購買量 × 綠電因子)+(剩余電量 × 當地電網因子)
例如:企業全年用電1000 MWh,其中200 MWh通過綠證覆蓋(排放因子為0),剩余800 MWh使用普通電力(排放因子0.55噸CO?/MWh)。
市場法計算如下:
綠證部分:200 MWh × 0噸CO?/MWh = 0噸CO?
普通電力部分:800 MWh × 0.55噸CO?/MWh = 440噸CO?
總計Scope 2排放 = 440噸CO?
企業應注意的常見問題
避免重復計算:每單位電力僅能用一種市場工具(綠證或PPA)進行核算。
時間匹配原則:所購買綠證的電量與企業用電年度需一致。
地域匹配原則:綠證購買地區應與企業用電區域一致或符合當地政策規定。
輸配電損耗:市場法下輸配電損耗需納入Scope 3 Category 3(而非Scope 2)。
02
綠證與綠電:企業Scope 2排放怎么計算?
(基于GHG Protocol詳細解讀)
隨著“雙碳”目標的推進,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關注通過購買綠證(Green Certificate)或綠電(Green Electricity)來降低自身的碳排放量。但您知道嗎?企業購買綠證和綠電,在范圍二(Scope 2)碳排放核算中,計算方式是不同的。 GHG Protocol明確規定了兩種計算Scope 2排放的方法: 基于位置的方法(Location-based) 基于市場的方法(Market-based) 兩種方法,對綠證和綠電的計算結果區別巨大!接下來我們一一說明。
Scope 2碳排放計算方法詳解
(1)基于位置的方法(Location-based):
根據企業實際用電量,使用企業所在區域或國家的平均電網排放因子計算排放,不考慮企業是否購買了綠證或綠電。
(2)基于市場的方法(Market-based):
企業可根據購買的綠證或綠電合同實際的排放因子進行核算,從而體現企業電力購買選擇的效果,顯著降低碳排放量。
綠證和綠電具體如何計算?
【綠證】(僅環境屬性,不改變實際用電結構)
基于位置法: ? 綠證不適用,仍使用地區平均排放因子。
基于市場法: ? 可使用綠證對應零排放因子。
計算公式:
碳排放量(噸CO?)=(企業實際用電量 - 綠證對應電量)×當地電網排放因子 + 綠證電量×0
【綠電】(直接購買的綠色電力)
基于位置法: ? 不適用,仍使用地區平均排放因子。
基于市場法: ? 使用綠電實際排放因子(通常為0 kgCO?/kWh)。
計算公式:
碳排放量(噸CO?)=(企業實際用電量 - 綠電購買電量)×當地電網排放因子 + 綠電購買電量×0
案例舉例,讓您一目了然!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