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第56個世界地球日,上海氣候周2025(4月21-26日,“氣候公園·春”主題)注冊活動之“聚勢協同,賦能可持續產品主流化”主題活動在上海科技綠洲順利舉辦。
本次活動由一米一平臺作為主辦方,聯合全球氣候學院(GCA)、聯合國訓練研究所繁榮聯盟上海中心(PAS of Unitar)、上海能效中心、EPD促進中心于上海共同舉辦。
1、主旨演講
全球產業碳中和變革與產品碳足跡管理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研究員柴麒敏主任指出,世界氣象組織數據顯示,2024 年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革命前高出 1.55 度,突破巴黎協定 1.5 度臨界值預警,按 1.5 度目標剩余碳排放窗口期僅約 5-6 年,全球氣候治理已進入關鍵期,需立即推進綠色低碳轉型以避免生態與經濟風險。當前全球能源轉型投資持續增長,2023 年超 2 萬億美元,中國連續 10 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投資首位,在碳交易市場、綠色信貸等領域表現領先。產品碳足跡管理成為全球趨勢,其覆蓋供應鏈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超 50%,但國際標準存在方法學偏差(如歐盟數據庫測算中國鋰電池碳足跡較實測值高 50%),凸顯中國完善本土數據基礎設施與標準體系的必要性,我國正推進 2400 余項 “雙碳” 標準制修訂及試點工作。柴主任建議,需依托制造業優勢講好綠色增長故事,構建自主碳數據評價體系,主動應對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領域國際碳壁壘,并通過標準、技術創新賦能綠色生產力,釋放全球產業轉型紅利。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 研究員 柴麒敏
上海市工業通信業雙碳政策和重點工作進展
上海市能效中心副主任秦宏波詳細闡述了上海市工業通訊業的雙碳政策及重點工作進展。自 2020 年 9 月 22 日中國向世界作出碳達峰、碳中和承諾以來,上海積極構建 “1+N” 政策體系,從綠色轉型、產業結構調整到能源體系構建等十大方面全面布局。上海明確重點行業減排目標,規劃實施路徑,力求到 2025 年完成國家下達的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指標,使非化石能源占比達 25%,為工業領域碳達峰提供有力支撐。
上海市能效中心副主任 秦宏波
跨界融合 共筑可持續發展新生態
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智慧城市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范佳佳深入探討了跨界融合在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分享了政府、機構與社會各方攜手推動數字化與綠色化協同發展的實踐經驗。上海通過綠色工廠評選、應用場景征集等活動促進制造業轉型,同時,社會組織與個人力量也積極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她呼吁建立“碳數據銀行”,推動企業間碳足跡數據共享,并透露上海正試點將碳管理納入智慧城市評價體系,“未來市民掃碼即可查看產品碳標簽”。然而,當下在能源、碳足跡披露、綠色供應鏈管理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亟需各方共同努力,尋求解決方案。
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智慧城市研究室主任 副研究員
碩士研究生導師 范佳佳
開啟產品可持續管理培訓新征程
全球氣候學院(籌)院長吳昌華宣布,學院將聯合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AR)啟動“2025-2028三年成長計劃”,重點培育企業“三維核心能力”:系統性變革力(重構商業模式)、綠色領導力(高管碳管理培訓)、生態協作力(跨行業資源池建設)。GCA 依托聯合國訓練研究所(UNITAR)的支持,致力于匯聚全球伙伴資源,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領導力與競爭力。學院聚焦三大核心能力,推出三年成長計劃,助力企業實現綠色、清潔、智慧轉型,推動中國清潔革命邁向新階段。將開放首批“氣候護照”認證體系,為完成LCA課程、案例調研的企業頒發數字徽章,納入GCA全球人才庫。
全球氣候學院(籌)院長
亞太水論壇執委會主席
吳昌華
系統創新 助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米一平臺創始人兼CEO、EPD促進中心技術委員會主席龔萬彬全面介紹了作為本次氣候周舉辦主體的一米一平臺的創新解決方案。他指出,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如戰略目標動態管理缺失、綠色創新商業化困局、內部協同障礙以及數據真實性存疑等。一米一平臺通過提供全方位服務,幫助企業攻克難點。此外,一米一平臺還推出了 “千帆計劃”,攜手咨詢認證機構、高校、協會、及鏈主企業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
一米一平臺創始人兼CEO
EPD促進中心技術委員會主席
龔萬彬
2、圓桌交流
圓桌交流(一)《氣候可持續發展之路上的企業探索與實踐》
在博世中國可持續發展環境健康安全顧問、歐盟中國商會企業責任論壇副主席朱偉偉的主持下,多位企業代表就企業在氣候可持續發展之路上的探索與實踐展開了深入討論。大家一致認為,企業在實現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不僅要關注自身的經濟效益,更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企業應積極探索綠色技術和創新商業模式,加強與政府、科研機構和其他企業的合作,共同推動行業的綠色轉型。通過分享各自的成功經驗和面臨的挑戰,嘉賓們為企業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啟示。
圓桌交流(二)《可持續產品與雙碳協同發展的實踐與展望》
商業生態聯合創始人、編輯總監孫楊主持了第二個圓桌交流環節,帶領各位專家分享了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寶貴經驗與創新思路,共同探討企業如何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實現可持續轉型,以及可持續產品如何推動產業綠色發展。嘉賓們深入探討了可持續產品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企業在生產、消費、政策等多維度的協同路徑。大家認為,可持續產品的推廣需要政府、企業、消費者等各方共同努力。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建立健全相關標準和認證體系;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可持續產品與雙碳目標的協同發展,推動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轉型。
3、活動結語
本次“聚勢協同 賦能可持續產品主流化”論壇實現“四維聯動”:政策制定者明晰方向、企業探索落地路徑、學術機構提供智力支持、數字平臺賦能執行效率。世界地球日的特殊時刻,一米一平臺發起的“千帆計劃”,與全球氣候學院(GCA)、聯合國訓練研究所繁榮聯盟上海中心(PAS of Unitar)、上海能效中心、EPD促進中心等合作伙伴揚帆起航,幫助千萬家中國企業邁向更加可持續和低碳的未來!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