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又稱為ESG,從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維度評估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與對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國資智庫推出《ESG每周關注》欄目,與您分享最新的ESG相關資訊。
01 ESG
深圳發布ESG三年工作方案,打造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市
3月18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深圳市推動環境社會治理(ESG)體系建設 助力打造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市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著力構建以企業ESG實踐為主體、具有深圳特色的ESG標準規范體系為支撐、綠色產業鏈供應鏈和投融資環境為核心的ESG生態體系,推動深圳成為國內外ESG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打造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市。文件提出,到2027年,市屬直管企業和國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披露全覆蓋,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低碳、數字與時尚、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等重點領域深圳A股上市公司披露率力爭達60%,制定不少于10項ESG相關標準指南,培育或引進不少于10家ESG披露、鑒證、評級知名服務機構。設計提供碳排放核算及投融資環境效益測算工具,強化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建立ESG投融資企業和項目庫,并豐富ESG金融產品與服務。為ESG評級良好企業、中小企業等提供ESG融資便利。支持境外投資者參與深圳綠色金融市場。
研究院點評:深圳的ESG三年工作方案明確了企業披露、標準體系、綠色金融等關鍵舉措,不僅有助于提升深圳在ESG領域的國際競爭力,也為國內可持續發展提供示范,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五部門:將綠電消費信息納入企業ESG報告 推動綠證與碳排放核算有效銜接
3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數據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將綠色電力消費信息納入上市企業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報告體系法穩步推進綠證強制消費,逐步提高綠色電力消費比例并使用綠證核算。加快提升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企業和數據中心,以及其他重點用能單位和行業的綠色電力消費比例,到2030年原則上不低于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消納責任權重平均水平;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色電力消費比例在80%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在有條件的地區分類分檔打造一批高比例消費綠色電力的綠電工廠、綠電園區等,鼓勵其實現100%綠色電力消費。推動綠證與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和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有效銜接。加強綠證與碳排放核算銜接,強化綠證在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和產品碳標識中的應用。
研究院點評:《意見》明確要求將綠色電力消費信息納入企業ESG報告體系,推動可再生能源消費從自愿選擇向強制性約束過渡。同時,推動綠證與碳排放核算的有效銜接,為碳市場和綠色金融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奠定基礎。
02 碳中和
工信部:通過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建設運行,提升工業企業和園區節能降碳管理能力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企業和園區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指南》。《指南》包括四部分內容。一是建設目標,通過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建設運行,實現對能耗和碳排放的精準化計量、精細化管控、智能化決策與可視化呈現,提升工業企業和園區節能降碳管理能力,支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碳排放降低,促進綠色低碳轉型。二是業務功能,明確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具備能耗查詢、計算、分析、能效對標、優化、用能與碳排放預算管理、碳足跡核算等功能。工業企業和園區可結合自身行業特點、實際需求等,確定開發建設的具體功能。三是技術方案,明確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系統架構包括基礎設施、數據采集、數據架構、模型組件、業務應用和互動展示。工業企業和園區需依據節能降碳及信息系統建設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政策要求等,開展系統架構建設并持續更新。四是保障措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等相關規定,從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網絡和數據安全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保障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高水平建設和高質量運行。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加強《指南》宣貫解讀,指導各地區因地制宜開展工業企業和園區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運行,加快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升級,提升重點行業領域碳管理水平,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基礎。
研究院點評:《指南》將推動工業領域數字化能碳管理進入標準化、系統化推進階段。通過數字化技術手段提升能耗和碳排放的精準管理能力,不僅有助于企業和園區優化能源利用效率,也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了重要支撐。
國家認監委發布中國首個系統性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制度
3月17日,國家認監委正式發布《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通用實施規則(試行)》和中國產品碳足跡標識,自發布之日起實施。《規則》是中國首個系統性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文件,是開展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活動的重要技術文件。該文件明確了認證的適用范圍、認證模式、認證流程、標識樣式及管理要求等關鍵內容,對于規范開展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中國產品碳足跡標識主體采用綠色調,通過“腳印”圖案巧妙展現碳足跡概念,以數字格式清晰呈現產品碳足跡量化結果,使消費者能夠直觀、便捷地從中獲取產品的碳排放信息。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工作協同和數據共享,指導各試點地區穩步推進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工作。
研究院點評:《實施規則》首次系統性地統一了產品碳足跡認證范圍、流程、標識樣式等關鍵要素,標志著國內產品碳標識認證進入標準化新階段,為構建綠色供應鏈奠定基礎。同時從消費端,推動低碳產品溢價。
國務院部署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
3月1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關于修改〈快遞暫行條例〉的決定(草案)》,將推動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加快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會議指出,要堅持系統治理、協同治理,夯實快遞企業主體責任,對上游生產企業、商家和下游消費者加強引導規范,推進全鏈條治理。要完善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綜合性支持政策,有效降低包裝、回收、清洗、調撥等運營成本,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營造綠色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研究院點評:《條例》的修訂將快遞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納入法治化軌道,推動中國快遞行業正式進入全鏈條低碳治理新階段。
03 綠色建筑
國家發改委:出臺零碳園區建設方案 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全文。其中提到,在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能源領域的主要任務包括:發布第二批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扎實開展第二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出臺零碳園區建設方案。持續構建碳排放雙控體制體系,制定出臺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辦法,建立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碳排放預算管理制度、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豐富完善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綠色電力證書市場建設。有力有效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加快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完善節能降碳標準體系,深入實施能效標識制度。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培育綠色建筑、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等新增長點。加強煤炭綠色智能開發、清潔高效利用。
研究院點評:零碳園區建設已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能源、產業、交通、建筑等領域的技術集成與管理創新,助力區域范圍內實現碳中和,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低碳發展,提升綠色經濟競爭力。
04 綠色金融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等三部門印發《發展綠色金融服務美麗山東建設若干措施》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山東省財政廳聯合印發《發展綠色金融服務美麗山東建設若干措施》,從強化重點領域金融支持、豐富完善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發揮政策協同合力、強化支撐保障措施等四個方面提出16項措施。《措施》明確,聚焦美麗山東建設項目強化金融支持,將山東省環保金融項目庫優化升級為美麗山東建設金融項目庫,精準制定金融支持方案,提供融資、融智服務。建立融資支持情況跟蹤問效機制,定期調度并通報項目融資支持情況。深入推進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實踐,推動全省金融機構結合地區產業特點,創新開發形成本行1—2個有特色的轉型金融專屬產品,形成全省轉型金融產品譜系。《措施》強調,著力提升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服務能力,探索開展生態環境要素交易,加強對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項目金融支持,支持金融機構建立企業碳賬戶,探索開發基于碳賬戶數據的碳足跡掛鉤貸款。優化綠色低碳轉型領域授信管理,加大綠色生態數據整合與分析利用,探索建立生態信用行為激勵機制,將企業降碳、減污、擴綠等表現作為貸款審批、額度測算、期限設定、利率定價的重要參考因素。加強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市場培育,開展綠色債券“首債培植”等行動,建立發債企業儲備庫。
研究院點評:《措施》作為地方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的創新實踐,推動金融資源由單一環保領域向綠色低碳全產業鏈拓展,加速山東省綠色金融體系完善,助力美麗山東目標落地。
香港交易所宣布于2024年完成碳中和目標
3月13日,香港交易所宣布,集團已于2024年實現碳中和。據悉,自公布碳中和目標以來,香港交易所通過提高能源效益、采用低碳采購策略以及投資優質碳信用項目等多項舉措,在減少碳排放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香港交易所全球約99%的辦公地點及設施均已采用可再生能源動力,有效降低了電力的碳足跡。此外,香港交易所通過旗下國際碳市場平臺Core Climate,投資中國內地的植樹造林和恢復植被項目所產生的高品質碳信用,以抵消其所有未能削減的重大排放,2024年總計注銷了約55,000噸碳信用并實現碳中和。
研究院點評:香港交易所通過能源優化、低碳采購及碳信用投資等多維度舉措成功實現碳中和,不僅降低了自身碳足跡,還為區域綠色金融市場發展樹立了標桿,助力綠色金融生態建設。
05 碳市場
2025年3月10日至3月14日,本周全國碳市場綜合價格行情為:最高價88.87元/噸,最低價86.50元/噸,收盤價較上周五下跌1.21%。本周掛牌協議交易成交量124,253噸,成交額10,828,406.42元;大宗協議交易成交量300,000噸,成交額26,050,000.00元。本周全國碳排放配額總成交量424,253噸,總成交額36,878,406.42元。
3月21日,本周ICE歐盟碳排放權(期貨價格)上漲0.76%,報70.09歐元/噸。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