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 造林碳匯》(CCER-14-001-V01)在千呼萬喚中終于與大家見面了。中林數科第一時間采訪和咨詢了方法學第一起草人,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研究員朱建華老師,對新方法學大家比較關心的關鍵要點進行解讀。
朱建華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 研究員
《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 造林碳匯》(CCER-14-001-V01)第一起草人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草應對氣候變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秘書長

中林數科:朱老師,很高興邀請到您來為大家答疑解惑。新版CCER方法學的發布應該說是萬眾矚目,其中造林碳匯方法學又是大家最為關注的。您作為第一起草人,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該方法學的起草背景?
朱建華:2023年3月3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于公開征集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建議的函》,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遴選CCER方法學。根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編制大綱》,我們修訂并提交了造林碳匯方法學。新方法學對原有《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AR-CM-001-V01)和《竹子造林碳匯項目方法學(AR-CM-002-V01)》進行了整合、修訂和完善,形成了遵循國際碳核算規范,兼具中國特色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 造林碳匯》(CCER-14-001-V01)。新方法學針對中國具體情況強化了監測數據質量,進一步明確了審定與核查關鍵環節,有助于產生國際公認的高質量碳信用,以期更好地服務于中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體系,實現林業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助力實現國家“雙碳”目標。中林數科:那么相較于舊版《碳匯造林項目方法學》(AR-CM-001-V01),新方法學最大的改動在哪里?朱建華:應該說最大的改動還是整合了造林碳匯和竹子造林碳匯項目方法學。喬木造林和竹子造林,除生物量計算方法存在差異,其他基本相同。整合后完整包含了喬木林、竹林、和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適用范圍更全面。中林數科:我們注意到方法學適用條件變動很大,您覺得最值得大家關注的是哪一條?朱建華:適用條件“a)項目土地在項目開始前至少三年為不符合森林定義的規劃造林地”,這一條排除了在已有林地上開展的造林活動,包括伐前更新、補植補造和冠下造林等。此外,適用條件“f)除項目開始時的整地和造林外,在計入期內不對土壤進行重復擾動”,以及在項目計入期部分中規定的“5.2.1 項目計入期最短時間不低于 20 年,最長不超過 40 年,項目計入期須在項目壽命期限范圍之內”。這兩條要求間接排除了短輪伐周期的造林項目。中林數科:您覺得這次方法學修訂最大的突破和創新是什么?朱建華:我覺得是免除了公益造林項目的額外性論證,其它三個方法學也有相關的免除。具體而言,以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等為主要目的的公益性造林項目,在計入期內除減排量收益外難以獲得其他經濟收入,造林和后期管護等活動成本高,不具備財務吸引力,因此免予額外性論證。造林碳匯方法學列出了清晰的免予論證項目類型,這些類型的項目具有明顯的額外性,不需要復雜的舉證和論述過程,為這類項目的開發提供了便利條件。中林數科:我們注意到方法學對碳匯收益反哺造林和經營實施主體提出了要求。朱建華:是的。方法學中“鼓勵項目減排量收益至少不低于 90%返給具體實施了造林活動,并擁有林木的所有權或經營權的項目實施主體。”中林數科:新方法學中包含了項目審定與核查要點,這在各種減排機制的方法學中是非常獨特的,這是基于什么考慮?朱建華:主管部門在征集方法學的時候就明確要求“方法學應當清晰、可操作、便于審定與核查”,方法學編制大綱里面有明確的章節“項目審定與核查要點”。該規定使審定與核查要求更加具體和清晰,詳細列出了第三方機構需要參考的證據,強化了數據質量要求,從審核程序和實操上堵住了操縱數據的風險。其中也包括了以前一些較難審核的問題,包括對土地和林木所有權的審核、對項目開始前的土地利用情況的審核、對項目開始時間的審核、對項目邊界的審核等等,我們希望能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和細化。中林數科:根據《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申請登記的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應當在2012年11月8日之后開工建設,而減排量只能產生于2020年9月22日之后。大多數項目的減排量開始時間和項目開始時間會不一致,這會讓造林碳匯項目的減排量追溯監測成為一個問題。朱建華:是的。如果項目開工時間是在2013年春季,那理論上需要在2020年9月22日有一次樣地監測,以計算這個時間點的碳儲量。很顯然,大家無法坐時光機器回到2020年做監測。為了解決這個bug,新方法學規定,根據項目設計階段預估的單位面積生物量,計算項目開始至首次監測間每一年單位面積生物量與上一年的比值。然后將這些比值應用于首次監測的項目實際單位面積生物量,計算前一年的單位面積生物量,直至計入期開始。朱建華:是的,方法學中森林土壤有機碳儲量變化的計算方法有比較大的變化。根據最新科學研究,同時也基于保守性原則和成本有效性原則,新方法學提供了如下默認假設:整地造林之后 0-5年,項目地塊的土壤有機碳含量逐漸下降,從第 6年之后逐漸上升,恢復至整地前的土壤有機碳水平大約需要 20 年左右。同時,方法學還提供了不同類型森林造林后土壤有機碳變化速率的缺省值。本項做法客觀反映了造林初期擾動土壤造成的碳損失、以及造林較長時間后對土壤有機碳累積的貢獻,間接限制了短周期輪伐和再次造林對土壤的擾動。朱建華:變化應該說是全方位的,還有一些主要的變化可以提一下,供大家參考。一是對碳層的劃分。應該說碳層劃分更加精細了,明確了可以依據造林前的立地條件(如土壤類型、坡度坡向、海拔等)等進行劃分,有助于減少碳層的異質性。二是非持久性風險扣減。遵循了國際實踐,根據全國因火災引起的蓄積損失量占當年森林蓄積增長量的比例,以及病蟲害重度危害面積占森林面積的比例,對項目的非持久性風險進行簽發量扣減。三是增加了機載激光雷達估測法。方法學新增了基于激光雷達技術的生物量監測方法,體現了新技術的進步,有助于進一步提升監測精度和監測效率。由于是首次在方法學中應用該技術,方法學也對激光雷達技術應用的精度、保守性等作出了具體的要求。四是更為詳實的生物量模型與參數數據庫。方法學對所涉及的各類生物量模型與參數進行了全面的更新。這些更新主要依據近十年來最新的科學研究進展和成果、國家和行業標準等,使模型和參數更具科學性、準確性和代表性,也為項目設計階段的減排量預估和項目實施階段的減排量核算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撐。五是新的樣地布設方案。新方法學規定樣地的空間布設必須網格化后采用隨機起點、系統布點的方法,以保證樣地的代表性和準確性。中林數科:好的,感謝朱老師的耐心解讀。應該說這次方法學的修訂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是“高質量”,一切嚴格的標準只為保證項目的真實性和數據的準確性,這讓我們對未來CCER市場充滿了信心。再次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和咨詢。朱建華:新方法學的編制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在今后的項目開發和審核實踐中,肯定還會不斷地發現問題,歡迎你們隨時提出問題和建議,為建設高質量的自愿減排交易體系貢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