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馬有機發光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能源站建設及節能項目
如需了解更多節能方案和節能改造服務,請咨詢低碳網專業專家團隊。
一、案例名稱
上海天馬有機發光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第5.5代AM-OLED量產線項目能源站建設及節能項目
二、案例業主
天馬微電子主要從事液晶顯示器及相關產品的設計、制造與銷售,為國內平板顯示領域的領導企業之一,特別是在中小尺寸顯示領域。
三、案例內容
1.技術原理及改造內容
該項目為上海天馬有機發光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營建動力站,主要系統包括冷熱源系統、PCW系統、空壓系統及其輔助設施、設備。在此基礎上進行節能系統的設計與安裝。
(1)主要功能性系統。
低溫冰機系統、中溫冰機系統(含冷凝熱回收)、鍋爐供熱系統、PCW冷卻系統、CDA及CDA冷卻系統。
(2)新增主要節能系統和措施。
水蓄冷系統、梯級綜合熱回收系統MAU再熱熱源系統、中低溫負荷遷移系統、一次泵節能控制和一般空調系統末端增壓泵。
(3)儀控系統。
基于上述功能系統和新增節能系統,將建設一套整合功能系統和節能系統的綜合儀控系統,用于各個子系統的遠程運行控制、監測、報警等。
(4)能源監測和管理系統,
基于設備、系統和儀控系統,搭建一個用于監測、統計能耗的平臺,用于記錄、統計能耗,并具有一定的自動分析功能,如自動生成報表、歷史數據統計和對比分析、運行參數與能耗相關性分析和優化建議、估算節能系統節能效益。另外,將為該案提供一個移動端的能源監測平臺,方便運營人員特別是管理人員隨時直觀地了解能耗狀況,及時做出管理決策。
表1 冷熱源供給范圍
由于負荷需求的季節性變動,系統的運行模式在不同的季節有所區別,按照夏季過渡季節和冬季劃分,系統的運行控制策略不同。在冬季,由于存在大量供熱負荷,使用中溫熱回收主機同時供冷、供熱的經濟性優于使用“水蓄冷+鍋爐供熱”的模式。因此,在夏季,啟用水蓄冷系統降低冷凍系統運行成本。
(1)水蓄冷系統。
原生產消防水池被分隔為兩部分,一部分改造用作專門的蓄冷水池,另外小部分用作生產水池。
(2)梯級綜合熱回收系統。
梯級綜合熱回收系統指利用原水的天然冷量承擔部分中溫冷負荷、部分或全部PCW、CDA主機的冷負荷,同時將原水溫度調制到UPW系統所需求的溫度(23~27°C)。此系統一方面減少中溫主機能耗,同時也節省了原水加熱的能耗。
由于原水溫度的季節性波動,以及和水蓄冷系統配合運行,上述梯級綜合熱回收系統運行狀態參數隨之變化,此系統設計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適應性,能夠在任何工況包括特殊工況條件下既達到熱回收、冷卻目標系統/設備之目的,又能夠將UPW系統給水調制到要求溫度。
(3)低溫系統。
低溫系統與節能相關的、相對于原功能設計新增的主要是中低溫負荷遷移系統和蓄冷切換控制措施。
低溫冷負荷的季節性波動較大,夏季較大,隨著室外氣溫的下降逐漸減小直至冬季無需低溫冷負荷。而中溫冷負荷相對穩定。如低溫冷負荷很低會導致低溫主機的運行效率嚴重下降,能耗增高。因此,設置低溫負荷遷移系統用于轉移一部分中溫冷負荷至低溫機組,即由低溫主機承擔一部分中溫負荷的方式提高低溫冰機的負載率,提高低溫冰機的運行效率,進而提高系統綜合效率。
(4)中溫系統。
中溫系統與節能相關的、相對于原功能設計新增的主要是中低溫負荷遷移系統、蓄冷切換控制措施、釋冷過程中溫系統的控制、梯級綜合熱回收系統中溫段。
(5)冷凍群控系統。
該案提供的中央空調智能化控制系統不僅對暖通空調各部分進行全面控制,而且通過系統集成技術將各個控制子系統在物理上、邏輯上和功能上互連在一起,并在一個計算機平臺上進行集中控制和統一管理,實現它們之間的信息綜合、資源共享,從而實現中央空調全系統的精細化管理和高效節能運行。
核心是基于神經網絡算法的負荷隨動技術,根據對人腦的宏觀結構功能模擬與對人腦的控制、決策行為的邏輯推理而設計的,
它采用多層神經網絡對暖通空調能耗狀況進行監測及分析,并將所獲得的現場系統運行參數與歷史數據庫進行比對,求得幾組數據作為初始教導模式,經現場實際訓練后形成一套快速尋優的人工神經網絡控制策略。控制系統為神經網絡模式,識別對象為冷凍水進出水溫、冷卻水進出水溫、冷凍水系統壓差、未端空調工藝參數等。它能在線實時學習,自動獲取知識,并能不斷地提高和完善其控制性能,適合于暖通空調這樣復雜的、非線性的和時變性的控制,系統綜合節能率可達20%~40%。
(6)儀控系統。
在滿足安全、穩定運行的前提下,為客戶提供綜合儀控系統,實現對冷熱源、水蓄冷、熱回收系統的智能化、節能和遠程控制實現動力站系統的控制、管理、統計和分析等,并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統能耗。能效管理控制系統具有性能穩定、安全可靠、操作簡維護方便、擴展靈活等優點,能滿足項目運營、管理的各種需要,可與其他應用系統之間共享數據。
2.項目實施情況
2014年12月開工,2015年5月竣工。
四、項目年節能量及節能效益
1.年節能量
(1)改造前后系統(設備)用能情況及主要參數。
表2 改造前后系統能耗情況
注:梯級熱回收節電量為冰機減少電量。
采用水蓄冷后,總用電量在谷電上增加55.3萬kW·h,共移峰電量約218.9萬kW·h,移平電量約96.2萬kW·h,移峰填谷效果顯著。
表3 水蓄冷系統應用前后能耗對比
(2)節能量計算方法及項目年節能重。
表4 項目用電分時價格
注:1.非夏季時段分布:峰時段(8~11時、18~21時);平時段(6~8時、11~18時、21~22時);谷時段(22時~次日6時)。
2.夏季時段分布:峰時段(8~11時、13~15時、18~21時);平時段(6~8時、11~13時、15~18時、21~22時):谷時段(22時~次日6時)。
表5節能效益匯總表
2 .節能效益
該項目天然氣價格為12月至次年2月,4.49元/m’;其他月份,4.19元/m’,全年節費為522萬元。
五、商業模式
該項目按照新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節能服務公司負責能源站系統的深化設計、建設與服務,項目驗收后,基于能源站整體項目的投資金額和節能效益情況,按60個月支付能源服務費用。
六、融資渠道
該項目投資額約3000萬元,為節能服務公司自有資金。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