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張家港運通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通過蘇州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務中心,購買了蘇州市公交集團100噸電動專用車替代燃油車運行所帶來的碳減排量,這標志著全國首筆充電碳普惠交易順利完成。
碳普惠是我國多層次碳市場體系的重要補充,是將個人和中小企業的低碳行為量化為碳減排量后,通過交易等方式實現價值變現。近年來,多地政府相繼出臺了碳普惠管理辦法,碳普惠交易正在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展。今年5月,國網江蘇蘇州供電公司聯合蘇州工業園區資源節約與能源管理協會、中方財團等打造了江蘇省首個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務中心,為市場主體提供碳核查、碳減排、碳交易、碳中和認證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務。
實現綠色屬性價值變現
新能源汽車是碳普惠體系的一個重要減排場景。截至2024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472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813.4萬輛。電動汽車以電為能源,相較燃油車而言,具有低碳環保的綠色屬性。為了挖掘電動汽車綠色屬性背后的交易價值,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蘇州供電和江蘇電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圍繞新能源汽車的減碳效應,聚焦公交、物流、環衛等新能源專用車領域,聯合編制出臺了《專用車充電碳普惠方法學》,為新能源專用車核證碳減排量提供科學依據。
該方法學征求了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等專業機構的意見,并通過了蘇州工業園區碳普惠專家委員會評審,向社會公開發布。企事業單位可以依照此方法學對專用車充電場景進行核證減排量開發,形成碳資產,并通過交易實現環境權益變現。
“光伏、風電等目前已經擁有綠電綠證交易、碳普惠等多樣化的價值變現渠道。我們將新能源專用車納入碳普惠減排場景中,首次實現了新能源汽車充電綠色屬性的價值變現,從而為車主創造額外的綠色收益,有助于以市場化手段撬動更多綠色低碳投資,助力電動汽車及充電設施的發展。”國網蘇州供電公司三級職員陶葉煒介紹道,“我們通過電力大數據,快速準確獲取電動專用車充電站的充電數據,綜合對比電動車輛的單位里程耗電量和燃油車輛的單位里程耗油量,并引入電力碳排放因子、燃料碳排放因子等,測算出電動專用車比燃油專用車減少的碳減排量,編制此方法學,作為開展碳核證的依據?!?/span>
推動企業低碳發展轉型
蘇州市公交集團是第一批享受到充電碳普惠紅利的企業。近期,該集團對首批13座公交充電站進行了碳資產核證工作,按照總充電量1.3億千瓦時測算,可核發碳減排量約5.6萬噸。
“我們通過蘇州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務中心,賣出了100噸充電碳減排量,獲得了3000元收益?!碧K州市公交集團沈軍華說,通過碳普惠,我們可以將減排行為轉化為碳資產價值,一定程度上補貼和支持企業運營,幫助我們更新設備、提升服務。
據了解,該集團后期將對全市87座充電站開展核證,總碳減排量近15萬噸。對于買方張家港運通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來說,碳普惠服務體系也符合企業發展的方向。
該公司主要從事新能源裝備領域內的技術研發、金屬制品制造等項目,在新能源行業中先行先試節能降碳,制定了在2050年底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我們購買公交集團的碳減排量,來抵消金屬制品加工、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并獲得了碳中和證書,這對于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幫助我們未來出海搶單有重要意義。”據運通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負責人匡億介紹,后續企業將進一步增加碳減排量的購買,從而滿足減排需求,推動企業低碳發展。
未來,服務中心還將推出多場景下的市場化碳中和服務套餐,拓展碳減排方法學覆蓋場景,并攜手更多城市共建碳普惠服務體系。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