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江蘇蘇州供電公司和蘇州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一同來到蘇州市公交集團金山路保養場公交充電站。他們通過監控大屏調取站內的充電數據,為新能源專用車進行碳減排量核證。6天前,該集團通過蘇州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務中心賣出100噸新能源專用車替代燃油車運行所帶來的碳減排量,獲得了3000元“綠色收益”。
碳普惠是我國多層次碳市場體系的重要補充,可將個人和中小企業的低碳行為折合為碳減排量,通過交易等方式實現價值變現。近年來,碳普惠交易在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展。蘇州供電公司聚焦服務“雙碳”目標,于2021年啟動多項碳普惠創新實踐。
今年5月,蘇州供電公司聯合蘇州工業園區資源節約與能源管理協會、蘇州中方財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打造了江蘇省首家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務中心,為市場主體提供碳核查、碳減排、碳交易、碳中和認證等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務。
新能源汽車是碳普惠體系的一個重要場景。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專用車銷售22.55萬輛,同比增長113%,新能源專用車市場整體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為了挖掘新能源汽車綠色屬性背后的交易價值,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蘇州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務中心圍繞新能源汽車的減碳效應,聚焦公交、物流、環衛等新能源專用車領域,于2023年10月發布了專用車充電碳普惠方法學。
專用車充電碳普惠方法學由蘇州供電公司和江蘇電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編制,征求了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等專業機構的意見,并通過了蘇州工業園區碳普惠專家委員會評審。
“我們通過電力大數據,快速準確獲取新能源專用車充電站的充電數據,綜合對比新能源汽車的單位里程耗電量和燃油汽車的單位里程耗油量,并引入電力碳排放因子、燃料碳排放因子等,測算出新能源專用車比燃油專用車減少的碳減排量,編制了專用車充電碳普惠方法學,作為開展碳核證的依據。”蘇州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陶葉煒介紹。企事業單位可以依照此方法學對新能源專用車充電場景進行核證減排量開發,形成碳資產,并通過交易實現環境權益變現。
蘇州市公交集團是第一批享受到充電碳普惠紅利的企業之一。近期,該集團對首批13座公交充電站進行了碳資產核證工作,按照總充電量1.3億千瓦時測算,可核發碳減排量約5.6萬噸。
“我們賣出100噸充電碳減排量,獲得了3000元收益。”蘇州市公交集團場站分公司物業管理部經理沈軍華說,“通過碳普惠,我們可以將減排行為轉化為碳資產價值,收益可用于更新設備、提升服務水平等。”據了解,該集團后期將對全市87座充電站開展核證,預計總碳減排量近15萬噸。
對于碳減排量的買方——張家港運通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來說,碳普惠交易也有利于實現綠色發展目標。該企業主要從事新能源裝備領域的技術研發、金屬制品制造等,專注于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量。近年來,該企業通過安裝光伏設備、使用電動叉車等舉措減少碳排放,并確定了在2050年年底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我們購買公交集團的碳減排量來抵消金屬制品加工、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并獲得了碳中和證書。這對于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在未來出海搶單有重要意義。”張家港運通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負責人匡億介紹,后續該企業將進一步增加購買碳減排量。
“光伏發電、風電等已經擁有綠電綠證交易、碳普惠等多樣化價值變現渠道。我們將新能源專用車納入碳普惠減排場景中,實現了新能源汽車充電綠色屬性的價值變現,為車主創造了額外的‘綠色收益’,有助于以市場化手段撬動更多綠色低碳投資,助力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的發展。”陶葉煒說。
蘇州供電公司計劃推出多場景下的市場化碳中和服務套餐,拓展碳減排方法學的覆蓋場景,與更多主體攜手共建碳普惠服務體系。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