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11月11日訊(研究員 曾樂 段依塵 劉曉霞 王鋒)據財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10月國內碳中和領域統計口徑內共發生55起私募股權投融資事件,較上月63起減少12.7%;已披露融資事件的融資總額合計約154.06億元,較上月28.03億元增加449.6%。
細分領域投融資情況
從投資事件數量來看,10月儲能、氫能、電池材料、動力電池、能源服務、碳排放管理、電動汽車等領域最活躍。其中,儲能領域9家獲投公司的主要業務方向包括分布式儲能、便攜式儲能、飛輪儲能、液態二氧化碳儲能、光儲系統等。
從融資總額來看,熱門賽道中能源服務賽道披露的融資總額最多,約為73億元;遠景能源完成10億美元B輪融資,為10月碳中和領域披露融資金額最高的融資事件。
熱門投資輪次
從投資輪次來看,10月碳中和領域投資大多集中在早期企業,其中種子天使輪融資事件數最多,發生21起,占比約為38%;A輪融資事件數位列第二,發生13起,占比約24%;戰略輪融資事件數位列第三,發生9起,占比約16%。
從各輪次投資金額來看,B輪融資事件整體披露融資金額最多,約為82.9億元。
活躍投融資地區
從地區來看,10月廣東、江蘇、上海、北京等地區獲投碳中和概念公司數量較多,融資事件數量均超8起,其中廣東有11家公司獲投,排名第一;從單個城市來看,上海有9家公司獲投,數量最多,北京、深圳各有8家公司獲投。
活躍投資機構
10月的投資方包括線性資本、高瓴創投、鯤鵬資本、昆侖資本、中金資本、涌鏵投資、中芯聚源、光速光合、物產中大、隱山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
以及小米集團、天士力、衛藍新能源、天目湖先進儲能、中兵投資、中石化、上汽投資、浙能集團、贛鋒鋰業等產業投資方;
還包括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國資雙碳基金、蘇創投集團、國發創投、宿遷產業發展集團、智慧互聯產業基金、混改基金、中小企業發展交子創投基金、深圳市天使母基金等國有背景投資平臺及政府引導基金。
據不完全統計,10月有3家投資方出手投資多個碳中和領域項目,列舉如下:
值得關注的投資事件
宿遷時代儲能獲數億元A輪投資
宿遷時代儲能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專注于水系有機液流儲能電池研發和生產的企業。今年10月15日,宿遷時代儲能生產的首套兆瓦級水系有機液流電池投產,進入規?;a階段。
企業創新評測實驗室顯示,宿遷時代儲能的科創能力評級為B級,目前共有30余項公開專利申請,其中發明申請占比約74%,主要聚焦于液流電池、雙極板、電解液、活性材料、氯化銨等技術領域。
該公司于10月23日宣布完成A輪億元融資,該輪融資由高瓴創投(GL Ventures)領投,邦盛資本、蘇創投、產發創投等跟投,所融資金將主要用于技術研發、產品量產和市場開拓等方面。
據創投通數據,近一年來,國內液流電池領域有10家企業獲得融資,案例如下表所示:
鑫茂新能源獲億元C+輪融資
鑫茂新能源成立于2015年,專注于新能源鋰電池正負極材料及新型碳材料的研發、制造和銷售,是國內最早、產業規模最大的廢舊石墨與磷酸鐵鋰材料修復企業。該公司目前主要客戶涵蓋寧德時代、比亞迪、華為、貝特瑞、雙登集團、贛鋒鋰業等頭部企業。
企業創新評測實驗室顯示,鑫茂新能源的股權穿透科創能力評級為A級,鑫茂新能源及其子公司目前共有60余項公開專利申請,其中發明申請占比超30%,多專注于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粉體、磷酸鐵鋰電池等技術領域。
該公司于10月26日宣布億元C+輪融資,投資方為中兵國調基金。本輪資金將用于貴州產線持續建設、產能擴張和補充營運資金,進一步提升人才競爭優勢和產品研發能力。
據創投通數據,近一年來,國內電池材料有98家企業獲得融資,案例如下表所示:
云谷科技獲數千萬B+輪投資
云谷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專注于城市集中供熱信息化產品和數字化服務領域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創始人兼CEO丁云畢業于浙江大學自動化專業,是中國自動化旗艦企業中控技術(688777)創業團隊成員。該公司產品和解決方案旨在滿足北方地區供熱市場的需求,創造的專利技術“L值平衡控制算法”、結合需求端能源調度算法的平衡熱量表設備,形成“源、網、荷、儲”的全自動熱能調度閉環,構建了全域協同熱能管理平臺。
企業創新評測實驗室顯示,云谷科技的股權穿透科創能力評級為BBB級,云谷科技及其子公司目前共有30余項公開專利申請,其中發明申請占比約83%,主要專注于一體化、電磁流量計、導磁板、電磁式、流量測量等技術領域。
該公司于10月17日宣布完成數千萬元的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吉電國貿和浙江能源集團領投,融資資金將用于研發、生產、市場營銷等方向。
據創投通數據,近一年來,國內能源數字化領域有18家企業獲得投資,部分案例如下表所示:
10月投融資事件總列表:
值得關注的募資事件
廣州產投母基金成立新能源專項母基金,規模100億元
10月27日,廣州產投新能源專項母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基金規模為100億元,該基金由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和廣州產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前者出資占比超99%,后者出資100萬元。基金管理人是廣州產投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該基金將圍繞碳中和和能源變革核心趨勢,布局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發電及儲能、氫能應用、智能電網及充換電、碳處理及能源數字化等重點領域產業鏈。
常州成立合成生物產業基金,規模20億元
10月10日,合成生物學產業發展研討會暨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開園儀式在常州生命健康產業園區舉辦,常州投資集團攜手新北區政府共同設立合成生物產業基金,總規模20億元。
合成生物產業基金遵循“國有資本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的原則,主要對合成生物行業創業項目、創業企業定向投資,發掘前瞻性、戰略性項目直接投資,支持合成生物領域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發展壯大。
常州新能源產業母基金成立,總規模50億元
10月8日,在2023年中國常州科技經貿洽談會開幕式上,常州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正式啟動。該基金由常州市財政局和常州投資集團、新能源集團、產投集團等市屬國有企業共同發起設立,常州市政府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擔任基金管理人,基金總規模50億元,首期規模10億元。
該基金重點圍繞新能源產業鏈“發、儲、送、用”各環節,充分發揮股權投資促進產業強鏈建圈的積極作用,助力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設。
二級市場概覽
10月共有2家碳中和產業鏈相關公司A股上市。
10月有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宣布參與設立產業基金,布局碳中和賽道,如下表所示: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