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6家A股及H股上市公司有多少家披露了碳排放數據?
答案可能不盡如人意。
近日,上海青悅在ESG報告數據庫(http://esg.epmap.org/reports)基礎上,通過AI+人工復審,對上述企業2022年年報或ESG報告進行收錄分析統計發現,僅有不到1/3即2135份報告中披露了不同質量水平的碳排放數據。其中,A股上市公司僅有307份涉及。
據上海青悅分析,從披露比例來看,港股占77.29%,滬市及深市分別僅占8.55%和4.34%。這意味著A股絕大部分上市公司碳排放數據成迷,相關數據披露任重道遠。
從數據披露來源來看,絕大部分來自ESG報告,少量為年報(有些是年報中整合ESG報告)。
在已披露的碳排放數據中,有很多公司沒有按范圍1/2/3披露,有的沒有披露碳強度/密度數據。披露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企業數為2121家,占披露數的99%以上。直接溫室氣體排放(范圍1)披露1850家,占2135家86.6%左右。間接溫室氣體排放(范圍2)披露1966家,占2135家92%左右。間接溫室氣體排放(范圍3)披露667家,占2135家31%左右。因為范圍3有15類數據,且各家納入計算不同,可比性最差。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密度披露1629家,占2135家76.3%左右。
從披露年份來看,有相當多H股公司在2022年ESG報告中披露了多年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有的甚至最早披露從2017年到目前的數據(比如:洛陽鉬業,603993.SH,03993.HK)。
洛陽鉬業,603993.SH,03993.HK披露(單位為千噸)
從行業分布來看,以中證1級行業來排序,各個行業披露數量如下圖,工業、可選消費、金融、房地產及醫藥衛生行業發布量排在前5。
以中證2級行業分布來看,房地產、建筑裝飾、消費者服務、醫藥、傳煤行業排在前5位。
從排放量來看,金沙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建材、中國神華、華電國際、華電國際電力股份、中國石化、中國石油、華潤電力、中國鋁業位居前列。其中,金沙中國有限公司(01928.HK)溫室氣體排放的單位為“百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按此計量單位計算排放量相當高,懷疑可能是其計量單位錯誤)。
金沙中國有限公司(01928.HK)溫室氣體排放(單位為“百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按此計量單位計算排放量相當高,懷疑是其計量單位錯誤)
中國建材(03323.HK)溫室氣體排放(單位為“萬噸”)
中國神華(601088.SH,01088.HK)溫室氣體排放(單位為“萬噸”)
ESG報告期待標準化、數字化
“我們在數據清洗及分析過程中發現,即使是披露率較高的H股,因為核算邊界,分業務線及各類排放來源、計量單位多樣性、術語使用不規范,甚至披露錯誤等非常多,因此獲取其是否有效披露數據,與校對其數據正確性之間,又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如果對某個行業做有限數據集的精準分析是有可能的,對全部數據進行處理還是需要相當多的人力投入,而且人工也會犯錯,這也凸顯ESG報告標準化,數字化的重要性。”上海青悅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僅按部門,子公司或者業務線進行披露,無匯總、數據繁多(如:上海醫藥,02607.HK)
沒有用"溫室氣體"規范術語,而是直接用通俗化的“二氧化碳”(比如:馬鋼股份,600808.SH)
各種計量單位,有百萬噸,萬噸,千噸,還有kg等。如久泰邦達能源(02798.HK)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量單位為kg。
對此,上海青悅建議,A股監管部門應盡早發布ESG報告指引,縮小與H股及其他證券市場差距,推進中國企業國際化。同時,各發行單位及ESG報告服務機構應該盡量采用國際標準的術語及計量單位發布數據。為便于為ESG應用創造良好的數據基礎,A股及H股監管部門都應該著力推動XBRL等數字化ESG報告應用。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