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國內外油氣行業形勢研判及相關建議
(來源:中國能源觀察 作者:中國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 王萌 馬杰 段緒強 石云 潘繼平)
在局部地緣沖突延宕、高利率、能源轉型步伐加快的環境下,能源市場、地緣政治和全球經濟在各種復雜交織的矛盾中尋求平衡。
2023年國內外經濟
與油氣市場回顧分析
(一)全球經濟增長緩慢,我國經濟回升向好
2023年,全球經濟從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和高通脹等沖擊中持續復蘇,但增長緩慢,分化趨勢日益擴大。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2%,低于2000—2019年3.8%的平均水平。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分化拉大,經濟增速分別為1.6%和4.3%(2022年為2.6%和4.1%)。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我國經濟增速5.2%,較上年回升2.2個百分點。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大關。我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二)全球石油供需基本平衡,我國石油產業全面恢復
1.全球石油供給穩定增長,需求乏力油價波動下行。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石油供應量約為101.79百萬桶/天,同比增長1.81百萬桶/天,美國貢獻約90%左右的增量。美國原油產量連續六年位居世界第一,高峰日產超過1330萬桶。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石油需求增速放緩,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為101.92百萬桶/天,同比增長1.97百萬桶/天。我國和印度成為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合計占全球增量80%以上。多空因素交織下,國際油價波動在70—95美元/桶之間寬幅震蕩,波動下行,布倫特原油期貨全年均價82.17美元/桶,較2022年下跌17%。國際大石油公司紛紛調整戰略目標和發展路徑,油氣與轉型并重,再度重視上游業務,全球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超10%,油氣資產并購活躍,超級并購頻發。
2.我國石油供需全面恢復,進口創歷史新高。
2023年我國石油產量約2.08億噸,比2022年增產300萬噸以上,海洋原油產量成為關鍵增量,連續四年占全國石油增產量的60%以上。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渤海灣盆地等大型含油氣盆地新區帶、新類型、新層系勘探取得多項新發現。我國石油需求顯著回升,全年表觀消費量達到7.7億噸左右,同比增長8.9%(圖1),扭轉連續兩年下跌趨勢,創歷史新高。全年原油進口量達到5.6億噸,增幅達到11%,對外依存度達72.7%,同比上升0.9個百分點。俄羅斯成為我國第一大原油來源國,占比接近19%,沙特阿拉伯位居第二。
3.我國成品油需求增速大幅增長,煉化產能過剩。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3.87億噸,同比增長15.5%,已經恢復到疫情前水平。汽、煤、柴油消費量分別為14910萬噸、3423萬噸、2036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1.3%、73.6%、12.3%。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成品油進口3885萬噸,同比增長46.9%,石腦油、燃料油是主要進口產品。汽柴油消費比持續提高,由2021年的1.16升至2023年的1.37(圖2)。我國煉油產能接近9.5億噸/年,原油加工量7.4億噸,增長8.8%,平均開工負荷77.9%,煉油產能過剩程度加劇(表1)。
(三)全球天然氣市場供需寬松,我國天然氣市場明顯復蘇
1.全球天然氣供需相對寬松,液化產能增量創新低。
2023年,全球天然氣產量為4.03萬億立方米,與上年基本持平。美國、中東天然氣成為主要增長極,產量分別增長250億立方米、150億立方米,俄羅斯天然氣產量同比減少520億立方米。全球天然氣消費量為3.95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0.3%。北美天然氣消費量居全球首位,占全球天然氣消費量的28.0%,亞太地區排名第二,歐洲地區同比減少350億立方米。受2019—2020年經濟下行和新冠疫情影響,全球LNG項目投資縮減且多個項目投產延遲,2023年全球天然氣液化產能增量跌至近年低位,為640萬噸/年。
2.我國天然氣產量穩步提升,消費恢復正增長。
2023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穩步增長,國內全年產量2324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6%,連續7年保持百億立方米增產勢頭。天然氣總進口量1656億立方米,其中管道氣進口量增長至671億立方米,LNG進口量持續增加,全年天然氣總供應量約398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5%(圖3)。經濟回升向好,用氣人口持續增長,旅游、餐飲業持續復蘇推動商業用氣需求快速增長,極端天氣推升燃氣發電需求,天然氣消費觸底反彈,全年天然氣消費量394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7%(圖4)。
2024年國內外經濟
與油氣行業趨勢研判
(一)全球經濟有望“軟著陸”,我國經濟前景可期
2024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展現出較強韌性,我國、美國、印度等國經濟增長勢頭較好,IMF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2%,與去年持平,全球經濟有望實現“軟著陸”。但經濟增長并不均衡,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速僅為1.7%,明顯低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4.2%。美國、歐元區之間經濟增長呈現分化趨勢,預計2024年經濟增速分別為2.7%、0.8%。2024年我國將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實現經濟行穩致遠,預計全年經濟增長5.0%左右。
(二)全球石油市場總體偏緊,我國石油需求增速放緩
1.全球石油供需偏緊,油價下行但仍處高位。
EIA預計2024年全球石油供應為102.76百萬桶/天,同比增長0.96百萬桶/天,美國等非歐佩克國家石油產量繼續增加,預計美國原油產量將增加0.27百萬桶/天,達到13.2百萬桶/天。需求為102.84百萬桶/天,同比增長0.92百萬桶/天,較2023年增幅降低1.05百萬桶/天,我國、印度仍是拉動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整體看,以沙特、俄羅斯為首的非“OPEC+”減產挺價的意愿強烈,非“OPEC+”產量增長有限,全球原油市場將呈現供應偏緊格局。預計2024年國際油價可能高頻寬幅震蕩,中樞價格有所上升,布倫特全年均價約為80—85美元/桶。
2.我國石油需求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有所放緩。
2024年,國內石油公司將繼續實施增儲上產計劃,加大陸地深層、深水、頁巖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推動石油產量穩中有增,預計石油產量仍將保持在2億噸以上較高水平。石油對外依存度維持在72%左右,俄羅斯仍將是我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石油需求將繼續增長,預計石油表觀消費量7.8億噸,同比增長1.3%,增速放緩。
成品油需求量小幅上漲,增速將明顯回落。卓創資訊預測,2024年我國成品油消費量為4.18億噸,同比增長1.8%,增速較上年回落9.2個百分點。按產品分類,預計汽、煤、柴油需求量同比分別增長1.9%、12.0%、1.3%。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仍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乘用車聯合會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2%,滲透率將達到40%,對汽油消費替代作用將日益明顯,汽油需求增速顯著放緩。但國際航線持續恢復,新航線逐步開拓,航煤需求保持高速增長。“十四五”重大項目建設、基建、物流運輸等因素仍將支撐柴油消費小幅增加。預計2024年我國煉油能力提升至9.8億噸/年,全年原油加工量7.5億噸,開工負荷76.5%,煉油產能過剩將進一步加劇。
(三)全球天然氣供需總體平衡,我國天然氣增產超百億立方米
1.全球天然氣供需平衡,LNG新增產能低速增長。
2024年,全球天然氣產量約4.1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6%。“北極-2”液化天然氣項目投運等或帶動俄羅斯產量止跌回升,中東、美國LNG出口增加繼續帶動其本土產量增長,預計增量分別為210億立方米、160億立方米和40億立方米。需求方面,預計2024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約為4.02萬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其中,亞洲、歐洲需求增量分別為280億立方米、70億立方米,美國天然氣消費增長100億立方米,亞洲需求穩步增加拉動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長。據IHS數據,2024年全球新增天然氣液化產能進一步下跌至400萬噸/年,遠低于2018—2019年約2000萬噸/年的增長速度峰值。
2.我國天然氣供給寬松,進口氣保持較高增速。
我國天然氣增產力度不減,預計2024年國產氣達到2440億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長5%,增產超百億立方米。海外天然氣進口渠道持續拓寬,預計全年進口總量約18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中俄管道合同量增長80億立方米/年。需求方面,我國全年天然氣消費保持增長,預計消費量接近42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約6%。
2024年我國油氣行業
發展面臨風險挑戰
2024年,全球安全形勢仍然復雜,經濟增長前景脆弱,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推進,油氣行業仍面臨深刻調整,“不可預測”“高度動蕩”“更加不穩定”等成為展望2024年最常用的標簽。
(一)復雜多變的地緣政治形勢給我國能源安全帶來挑戰
2024年是全球政治選舉大年,有美國、歐洲議會、俄羅斯等70多個國家或地區舉行重要選舉,覆蓋人口首次超過全球半數人口,或給全球政治格局帶來更多不確定性。美國總統的選舉爭議或激化美國社會矛盾,政治不確定性更加突出,呈現外溢危害全球的趨勢。烏克蘭危機仍在持續,美國大選前危機很難以和平的方式結束,而新一輪巴以沖突短期內無法妥善解決。這些地緣政治爆點在2024年將為油氣行業增添不確定性和風險。面對如此復雜多變的形勢,我國仍將保持5.6億噸以上的石油進口,油價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之外,能源安全供應恐面臨異常嚴峻的形勢和巨大壓力。
(二)替代能源高速發展加速成品油消費下行
替代能源快速發展將加速我國成品油需求達峰,達峰時間可能提前至2025年前后。根據乘用車聯合會預測,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3000萬輛,占汽車總保有量比例9%,替代汽柴油消費量超過2500萬噸/年,2024年替代汽柴油消費總量將超5000萬噸。成品油消費下行給油氣行業尤其是傳統加油站業務帶來較大影響,《中國石油流通行業發展藍皮書(2023—2024)》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加油站數量首次下降,2023年加油站降速加快,全國加油站總量約10.58萬座,同比減少1800多座,降低約1.7%。截至2024年4月底,深圳市已累計建成超級充電站362座,數量已超過傳統加油站數量,充電槍數量也已超過加油槍數量。
(三)綠色低碳轉型加速發展給油氣產業投資帶來壓力
當前,世界范圍內的能源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加速推進,從投資上看,2019年以來,清潔能源投資以1000億美元/年的速度快速增加。國際能源署《2023年世界能源投資》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達到1.74萬億美元,較2021年增長超20%,而化石能源投資約1.1萬億美元,同比下降8.3%,兩者之間差距越來越大,全球化石能源消費增速也遠高于能源消費。作為全球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油氣行業面臨的綠色低碳轉型壓力也將越來越大。
相關建議
(一)全力推進油氣增儲上產,為實現高水平安全貢獻力量
一是繼續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推進增儲上產。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上肩負好職責使命,聚焦重點盆地、重點領域、重點方向,加大風險勘探力度,推進油氣重大新發現,夯實儲量基礎,加快油氣產能建設步伐,推進產量增長,提高油氣生產供應能力,保障能源安全。二是積極防范各種風險。地緣政治動蕩持續,2024年原油價格震蕩下行風險大,我國油氣公司要密切跟蹤宏觀經濟形勢變化,進一步加強國際油價研判,做好國際油價、氣價風險應對,加強匯率風險管理,不斷優化經營策略,合理利用遠期、期貨、期權等套保工具對沖風險。三是持續深入推進油氣公司提質增效。不斷優化成本管控長效機制,加強精細管理,持續提升成本管控水平。
(二)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一是要以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聚焦增儲上產、產業轉型升級面臨的突出矛盾,狠抓關鍵技術、重大裝備攻關,扎實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推動煉化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減油增化,積極發展高端化工新材料,在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上尋求更大突破。二是要以持續不斷的創新推動數字化賦能。持續推動數字技術與油氣公司生產經營深度融合,進一步做精做細做實數字化轉型示范工程,著力提升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三是要持續不斷創新推動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我國油氣公司傳統石油、天然氣產業與新能源產業融合發展優勢,進一步加強新能源與油氣生產、新能源業務與油氣企業各業務板塊的融合發展。
(三)穩步推進綠色發展,為引領轉型升級創造動力
一是穩步推進傳統油氣公司綠色能源轉型發展。要堅定信心、錨定目標,加強新能源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研究,理順油氣公司管理體制機制,加大資源獲取力度,加快人才培養,扎實推進綠色發展跨越工程。二是根據形勢不斷優化調整新能源業務發展路徑和節奏。要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對油氣公司戰略部署,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項目,發揮比較優勢,統籌推進新能源業務發展。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