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推動綠色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我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不斷加快,綠色發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含“綠”量也在逐步提升,“綠色”一詞累計出現16次,相較2024年的14次,增加了2次。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綠色低碳發展也成為高頻話題。順應時代發展浪潮,越來越多產業人士也開始逐漸意識到,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重要一環,期貨市場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力量。多位來自“新三樣”等新能源行業的代表委員,圍繞期貨市場發展方向、創新服務等積極建言,研發上市更多與能源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綠色期貨品種,也成了他們最為熱切的期盼。
碳期貨市場發展蓄勢以待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日前,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在綠色金融方面提出,穩妥有序推進碳期貨市場建設和碳排放權期貨研發上市,研發更多符合實體經濟發展需求的綠色低碳期貨期權品種。期貨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新能源行業代表委員對期貨市場的核心訴求,也是研發上市更多與能源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綠色期貨品種。當中又以碳排放期貨最受關注,連續三年都有代表委員提交了相關提案。
據了解,碳排放權交易機制是落實我國“雙碳”目標的核心政策工具之一,通過碳價格信號引導企業控排,兼具靈活性和經濟效率。自2020年“雙碳”目標提出以來,便成為每年全國兩會上的熱點話題,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在全國兩會上深刻闡述對“雙碳”的思考。
從相關提案來看,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證監局局長楊宗儒就曾建議,研究推出碳排放權相關的期貨品種,加快建設中國特色多層次碳市場,服務綠色低碳轉型。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曾建議擴大碳交易產品種類,優化配額發放及履約機制,適時引入碳期貨、碳遠期等交易產品等。
與此同時,國家和地方相關主管部門也在密切留意碳期貨產品的上市。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及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均提出,加快推進碳排放權期貨市場建設,支持廣期所積極研發碳排放權等綠色發展類期貨產品。此外,在第19屆中國國際期貨大會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陳華平表示,適時推出碳排放權期貨,可助力完善全國碳市場,更好發揮碳市場引導減排資源優化配置的基礎功能。
針對全國碳市場建設進一步拓展深度和廣度的需求,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珠海冠宇董事長徐延銘建議,加快上市碳排放權期貨,實現期現貨協同發展,推動形成多主體參與、期現結合的碳交易體系。
上市碳排放權期貨,是碳市場發展的重要方向。從海外碳市場的發展來看,歐洲碳市場絕大部分的交易來自衍生品市場。同時,從歐洲碳配額期貨持倉也能夠發現,歐洲控排企業在積極使用碳配額套期保值工具,來穩定企業的生產成本。“對標國際相對發展成熟的碳市場,未來我國的碳金融產品發展空間非常大。”格林大華期貨首席專家王駿表示,期貨市場適時推出碳排放權相關的期貨和期權產品,可以幫助市場參與者進行風險管理,通過活躍的交易行為提高碳市場的流動性,使碳交易更為高效。同時,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推出碳排放權期貨將增強我國在國際碳市場中的話語權和核心競爭力,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提供有力支持。
電力期貨推出條件漸趨成熟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新能源轉型成為趨勢。此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構建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市場機制。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正加速成為電力系統中的主體能源。未來,風電、光伏發電在我國電力系統中的占比將會越來越高。
針對新能源發電出力的不確定性加劇了電價波動,給新能源企業和傳統發電企業的穩健經營帶來的挑戰,全國人大代表、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建議,結合我國國情推進電力期貨市場建設,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價格發現、風險管理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全國政協委員、白云電器董事長胡德兆則建議,支持廣期所上市基于山東、山西、蒙西、廣東等成熟現貨市場的電力期貨品種,為經營主體提供風險管理工具。
“電力作為最具同質性的商品之一,具備大宗商品、品質穩定、價格不易被操縱且波動頻繁等期貨品種所需的特點,非常適宜構建期貨合約。”業內資深人士景川表示,電力期貨以電力為標的資產,通過標準化合約形式在期貨或者證券交易所流通,境外的期貨交易實踐表明,電力期貨可以有效規避電力市場的風險,促進電力市場的發展。因此,電力期貨是成熟電力市場的共同選擇,也是我國電力市場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早在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寶麗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鄒錦開,就曾建議,應結合我國具體國情,構建多層次電力市場體系,加快推進電力期貨在廣東先行先試,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向全國其他地區推廣。
與此同時,支持上市電力期貨的政策也在持續發布。此前,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均提出,支持廣期所建設電力期貨市場,服務合作區綠色金融發展。
“目前我國各省電力現貨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目標的明確,是國內電力期貨上市的堅實基礎。”國泰君安期貨高級分析師唐惠珽認為,在區域市場或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背景下,電力期貨可以助力企業有效管理電價波動風險,實現行業風險向外部轉移,同時,電力期貨幫助推動電力產業向更加高效、清潔、智能的方向發展,助力能源結構的優化和轉型升級,電力期貨上市可期。
市場各方對廣期所有了更多期待
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期貨市場也在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產業結構變遷,為能源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多精準適配的期貨工具。當前,廣期所已上市了工業硅、碳酸鋰、多晶硅期貨和期權等品種,構建了中國新能源金屬期貨板塊的雛形,并將持續擴容,同時推進碳排放權、電力等服務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相關重大戰略品種的研發。
隨著上述新能源金屬期貨品種的功能逐步發揮,相關產業人士也意識到,在服務實體經濟以及提升我國大宗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方面,期貨市場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力量。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建議,支持廣州加快建設綠色商品全球定價中心,支持綠色商品期貨在廣期所加快上市,提升我國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
事實上,廣期所的價格影響力已開始逐漸顯現。2024年,廣期所上市的碳酸鋰期貨和工業硅期貨成交量增幅,分別居全球金屬期貨市場第一和第三,有效提升我國鋰資源和硅能源的國際定價影響力。在2025年廣東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州市副市長賴志鴻也在致辭中肯定了廣期所新能源金屬期貨所取得的成績。
據了解,作為國家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廣期所攜綠色低碳基因誕生,與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明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設立之初就確立了服務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特色定位。成立以來,廣期所始終立足于服務綠色發展轉型的初心使命,通過大力發展綠色發展領域期貨產品,持續豐富風險管理工具,利用期貨市場助推綠色生產力的發展,助力我國“雙碳”目標實現。
成立三年多,取得如此成績,也讓各界看到了廣期所的奮進姿態和發展潛力。市場各方,也對廣期所有了更多期待。針對內地港股風險管理工具缺位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廣州市委會主委王桂林認為,在內地交易所上市港股指數期貨,有利于提高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的定價影響力。他建議,應促進廣期所與港交所務實合作,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發展。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相關主管部門也在推動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的合作。此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及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的《關于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助力廣東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措施》均提及,擴大金融業對港澳開放,支持深交所、廣期所與港交所深化務實合作等內容。
景川認為,深化深交所、廣期所與港交所的合作,可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的重要舉措,有助于加強大灣區內城市的金融合作與協同發展,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提升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金融樞紐區域。
期貨日報記者了解到,廣期所自成立之初就確立了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特色定位,秉持“創新型、市場化、國際化”綜合性交易所的發展方向,始終保持開放態度,促進境內外市場的雙向開放和互聯互通。目前,廣期所與10余家境外交易所都建立了溝通渠道,與港交所、德交所、新交所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并將積極推進市場調研、培訓等多方面合作,積極拓展國際市場。
據悉,接下來,廣期所將做精做細綠色發展品種板塊,積極推進鉑、鈀、氫氧化鋰等品種研發,繼續探索更多新能源品種;穩步推進碳排放權、電力等戰略品種研究;持續推進能化指數、中證商品指數等創新型指數品種研發。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