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一二区_欧美韩国日本一区_青青草国产在线_久草视频新_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_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今天是20250420星期日 距離2060碳中和還有12673天
熱點關鍵詞:
2024 12/24

水林 亦野

來源:碳課公眾號

中國資環登場:廢品生意新征程與循環產業變革潮

字體:
分享到:
掃一掃
摘要: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志在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整合多企構建布局,有政策與市場支撐,或引地方國企入局,將推動循環產業朝集聚規模化等發展,邁向循環經濟新時代。

國資委直管的第98家央企也是最年輕的央企選了一條既“邋遢”又“綠色”的賽道,而這一每個人小區樓下阿姨就在做的“廢品”生意或將造就一家新的萬億級巨無霸央企!


對小區阿姨而言,這就是簡單的“收廢品”,撐起的可能是一片生活;而對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資環”)來說,這是區別于傳統廢品回收的一個龐大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


據《“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到明年即2025年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產值將達到5萬億元,而在今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中提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左右,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接受財經采訪時表示,具體到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到2030年預計將達到10萬億元。


中國資環將要撐起的既是一個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版圖,也是整個國民經濟工業體系的循環利用閉環;它的成立既是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的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以及健全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關鍵落地舉措,也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


作為資源循環利用的首個“國家隊”,中國資環自成立起就目標明確:劍指產業鏈“鏈長”之位,它由黨中央、國務院最高領導人親自定位,要成為“全國性、功能性的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搭建多層次、立體化、高效率的資源回收再利用體系”,成為“世界一流資源循環再利用產業集團”。


就如國家電網是支撐暢通整個社會電力系統的超級電網平臺,中國資環未來或將成為支撐暢通整個工業體系資源循環再利用的超級循環利用平臺!


中國資環的成立也或掀起省級循環產業平臺的組建熱潮和地方國企的競相入局。


10月18日在天津正式成立的中國資環一舉一動都引得外界分外關注,盡管企業剛剛滿月不久,但集體體系框架搭建與業務布局正馬不停蹄地進行中,逐步向外界勾勒出它的未來面貌。


中國資環目前已完成工商登記,注冊資本100億元,從股權結構看,國務院國資委、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寶武)、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潤集團)各占20%,中國鋁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鋁)、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五礦)各占10%。


在中國資環成立當天,國務院國資委官網就同時公布了其領導班子成員,


劉宇任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朱建春任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提名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人選;


韓輝任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


陳運龍任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提名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人選;


王偉東任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提名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人選;


提名嚴鴿群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人選;


文峰任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提名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人選。


3.png


現年56歲的劉宇,長期在國資系統,并在電力系統任職多年,公開信息顯示,2012年8月至2014年12月,劉宇曾任國網中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黨委委員兼魯能體育文化分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2014年12月,任魯能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隨之在2017年6月升任董事長。


2020年,國務院國資委以原國家電網所屬魯能集團為主體,整建制重組成立中國綠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綠發),中國綠發成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業,魯能集團成為中國綠發全資控股的子公司。隨后,劉宇開始擔任中國綠發的黨委書記、董事長。


被任命為中國資環董事長前,劉宇就可謂是全程主導操刀了一家“新央企”的重組成立,并成為重組后的中國綠發首任董事長,中國綠發在其掌舵下也成為一家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央企,根據公司官網顯示,中國綠發形成了綠色能源、幸福產業、低碳城市和戰略性新型產業投資。


再次掌舵操刀一家新央企的組建,對劉宇而言亦可謂是“駕輕就熟”,曾經的實戰經驗將為他對中國資環的產業落地帶來參考。可以想見,劉宇對央企重組的經驗與思考,會對中國資環的創建與產業布局有所幫助。


劉宇在中國資環成立時接受采訪就表示,公司成立后,將以市場化方式重組整合國資央企相關資產和業務,并購重組行業優秀企業,同步設立多家專業化子公司,將企業打造成為覆蓋多個重點再生資源回收品類,集倉儲、加工、配送、以舊換新、標準制定輸出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執掌中國資環后的劉宇就迅速展開并購重組事宜,11月6日,國資委官網刊發消息稱:


中國資環組成調研組,利用9天時間開展了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調研,實地調研了歐冶鏈金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下稱歐冶鏈金)、華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潤環保)、中節能(汕頭)再生資源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中節能汕頭再生資源)、湖南鋰匯通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鋰匯通)等4家中國資環集團所屬單位。


3.1.png

國務院國資委新聞稿(圖/官網)


調研核心目的之一便是“指導劃轉單位做細做實過渡期工作,確保生產經營安全穩定運行。”


這意味著上述四家公司都將陸續并入中國資環成為其一員,這四家公司中,歐冶鏈金、華潤環保和鋰匯通三家都是中國資環股東公司的所屬企業。


據碳界了解,截止到本稿發布時,目前歐冶鏈金和華潤環保兩家企業在各自官網中的公司簡介信息中都明確提到了是中國資環的成員企業。


歐冶鏈金并入中國資環前是中國寶武旗下一級子公司,是其鋼鐵循環利用、汽車拆解、船舶拆解、工業拆除、再生有色金屬回收和海外投資貿易的專業化公司。歐冶鏈金的董事、總裁嚴鴿群目前也兼任中國資環副總經理。


另外,來自中國資環股東單位中國寶武旗下環保產業專業化子公司寶武集團環境資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朱建春也兼任中國資環的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


而華潤環保黨委書記、總經理陳運龍同時也兼任中國資環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根據公司官網信息顯示,華潤環保聚焦綠色供應鏈、新能源循環利用、綠色纖維、一般固廢資源化、危廢資源化和香港資源循環業務。截至2023年底,華潤環保總資產規模90億元、營收28.85億元。


此外,據碳界了解,中國資環除了通過集團公司本身展開并購重組,也已開始通過旗下成員企業并購相關業務,11月20日,國家電投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電力向華潤環保轉讓新源勁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簽約儀式在北京通州舉行。新源勁吾是一家專注于光伏彩色化及廢棄光伏組件高價值回收綜合利用的專業化公司,并入華潤環保后的新源勁吾也將是中國資環的一員。


中國資環此次調研的另外兩家,中節能汕頭再生資源核心從事廢舊電器、電子器件拆解回收及加工處理、火法處理電子廢棄物技術與工業化研究、稀貴金屬冶煉、金屬廢料和其它工業固體廢棄物利用技術與工業化應用研究;根據其官網介紹,公司目前設計年處理廢舊印刷電路板2萬噸,年產陽極銅約4000噸、溴化鈉余約700噸。


完成重組前的中國五礦旗下的鋰匯通則是國內首家上線的專業化第三方退役動力電池回收服務平臺,其商業模式得到國家工信部認可,也是新能源汽車退役動力蓄電池回收網絡體系建設牽頭單位以及廢舊動力電池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參與單位;公開信息顯示,鋰匯通目前在23個省份擁有超60家退役動力電池回收中心。


中國資環完成對五家循環產業鏈企業的整合后基本就逐步搭建起了初步的產業布局架構,根據此前新華社的報道,中國資環業務將涵蓋線下資源回收網絡建設和廢鋼回收、電子產品等耐用消費品回收和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和電動自行車廢舊電池業務、退役風電和光伏設備回收、廢有色金屬回收以及廢塑料回收加工等。


3.2.png


成立不到兩個月就先后確認并購重組5家企業構建起初步產業布局,中國資環的發展步伐不可謂不快。此外,截止目前,5家央企股東目前有三家都有旗下相關業務確認將并入中國資環,后續也不排除另外2家央企股東單位中石化和中鋁旗下相關業務也將并入中國資環,據碳界了解,這兩家企業旗下都有循環利用的相關業務布局。


除了通過并購重組方式逐步構建其業務布局版圖,中國資環也在加速落地其總部組織架構的組建與核心團隊建設,11月11日,中國資環在其官微發布了面向社會的公開招聘,根據其招聘信息顯示,中國資環目前總部設有11個部門,11個部門內設有46個業務模塊,目前包括部門負責人與各個業務模塊專責人員共計向社會公開招聘106人。







中國資環從公司架構、團隊組建、產業版圖等已經逐步明朗,作為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新玩家也是國家隊,中國資環未來的一舉一動都將影響整個產業,以往行業存在的規模小、業務散、管理水平較低等痛點也將一點點改善。



劉宇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曾表示,作為中央企業,進入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領域,工作重點不能簡單地重復低水平的傳統廢品回收業務,更重要的是通過科技創新,破解長期存在的破壞性野蠻拆解可再生資源,提升再利用資源產業鏈后端產品的附加值和應用領域。


圖片




圖片2、中國資環的“政經圈”


支撐中國資環這一未來超級循環利用平臺的落地與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以及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建設。


既有中共中央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一頂層設計與布局的指導,其中“總目標”之一就是“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中國落實雙碳目標和推進能源轉型為前進指引。


更為關鍵的是,也有當下社會經濟與產業轉型的現實基礎為重要支撐,一是國家推動社會經濟轉型而出臺的系列政策舉措,加速推動循經濟駛入“快車道”,二是中國整個工業體系轉型升級尤其是能源領域的技術迭代與轉型,產業進入大規模設備更新期產生的廢舊物資,支撐了循環利用產業真實的市場需求。


就如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趙辰昕此前所言,暢通整個循環利用產業鏈條,“不僅能有效解決環境污染等問題,還能開啟資源的‘第二礦山’”。


①政策支撐


先談談政策支撐,尤其是中國在2020年明確雙碳目標后,中國專門成立了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完成碳達峰碳中和頂層設計,發布了“1+N”政策體系,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提出了“碳達峰十大行動”,涵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節能降碳增效、工業領域碳達峰、城鄉建設碳達峰、循環經濟助力降碳、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等多層次、多領域的低碳轉型與降碳行動,在頂層設計的政策布局上,循環經濟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且早在2008年我國就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目前,全國省市也都出臺了落實雙碳的政策,詳情看碳界此前報道《31省CCUS政策PK:誰是中國“負碳王”?》。】


如果說雙碳相關政策是從產業轉型與工業降碳視角出發,以及中國應對全球氣候治理的擔當所在,那么,開頭提到的今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下稱《經濟綠色轉型意見》),核心就是從經濟維度與核心量化指標去落實,因為完全沒有經濟效益的轉型在長期發展視角來看肯定也是不現實的,任何的轉型都需要考慮到未來潛在的經濟效益。


《經濟綠色轉型意見》也是中央層面首次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的政策,提出了系列經濟量化指標,而且有幾個與循環經濟息息相關:


一是開頭提到的到2030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達到15萬億元左右;


二是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左右,以及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可再生能源的持續發展與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都將全面推升后續設備更新與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的市場需求。


三是有個更為直接針對循環產業的指標,到2030年,大宗固體廢棄物年利用量達到45億噸左右,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


當然,除了頂層設計層面的政策支撐,我國政策體系上更是推出了系列針對性的行業政策措施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比如開頭提到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


今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也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30年,建成覆蓋全面、運轉高效、規范有序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推進大宗固體廢棄物、廢舊裝備、廢舊動力電池和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等系列行業領域的循環利用發展。


緊接著3月份,國務院又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也就是目前業內提的“兩新”行動,提出到2027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一倍,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廢舊家電回收量較2023年增長30%,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


還有2024年8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提出重點推動輸配電、風電、光伏、水電等領域實現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等;以及類似8月份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公開征求意見的細分行業循環利用政策等。而且未來還會陸續有相關支持政策出臺。


從頂層設計、工業體系轉型到具體各細分行業的系列政策舉措,這些都切實釋放了循環利用產業大規模的市場需求,也為整個循環利用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制度與機制上的保障,更為中國資環打造全國性、功能性的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和搭建多層次、立體化、高效率的資源回收再利用體系提供了政策、經濟與產業層面的底層支撐。


3.5.png


②市場支撐


解讀完政策上核心支撐,再來說說經濟產業發展釋放的真實市場需求,這點核心可以從資源保障、產業經濟與終端消費三大方面去分析一下循環經濟的發展。


首先從資源保障角度看,站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安全穩定發展的視角來說,盡管中國是礦業大國,有豐富的礦業資源,自然資源部今年10月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發現礦產173種,其中45種礦產的儲量居世界前列。


但另一個事實是,中國也是全球礦業資源第一進口大國,就拿大家所熟悉的能源礦產為例,我國原油進口依存度多年維持在70%的高位;再如我國產量世界第一的鋼鐵和鋁來說,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目前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達78.5%;而后者鋁土礦2023年對外依存度已經接近60%,預計未來幾年還將持續提升。


再以這幾年跟大眾更為熟悉的行業來說,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產國,目前國家大力支持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未來對動力鋰電池的需求還會持續攀升。


動力電池核心原材料鎳礦對外依存度常年超過80%;另一核心原材料鋰礦也常年高居不下,盡管我國鋰資源占全球6%,位居世界第四,但我國原礦中碳酸鋰成分含量整體偏低,生產難度較大,比如200噸原礦只能產1噸碳酸鋰,因此鋰原料大量依賴于進口。


因此,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尤其是能源礦業等戰略性資源的循環利用對于國家的能源安全與戰略性資源安全就是一條重要的保障路徑,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本身就是社會發展極力尋求突破的重點。


中石化董事長馬永生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中國資環將對廢鋼鐵、廢舊動力電池、廢塑料、廢有色金屬等進行回收循環利用,有利于提高能源和礦產自給能力。


以廢塑料回收利用為例,據測算,2023年我國約4300萬噸廢塑料被焚燒或填埋,如果其中50%能夠實現化學循環,就相當于開發了一個超過6000萬噸的油田,對保障國家能源和礦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產業發展對資源的大規模利用與需求提升,未來將加速釋放出再利用的市場需求,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在12月6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再生資源回收總量3.76億噸,比2022年增長1.5%。


再從產業經濟視角來看,以未來能源轉型核心方向的可再生能源中的風電和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為例,2005年,光伏行業最早的明星企業尚德電力紐交所上市,隨后2006年,有著“中國光伏教父”之稱的施正榮成中國首富,隨之掀起了國內光伏產業最早的一波發展熱潮。


與此同時,風電行業也在這段時間進入了大規模發展的熱潮。很快,我國光伏產業到2010年開始進入真正大規模產業化發展階段,光伏裝機進入大規模迅速起量階段。


而風電機組葉片和光伏組件壽命一般為20-25年,這意味著從2025年逐步開始,到2030年左右,我國風電和光伏產業將進入密集的設備更新期與廢舊設備“產出期”,這都將釋放巨大的循環利用市場需求。


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2030年全球報廢光伏組件預計約為800萬噸,2050年將達8000萬噸。


而根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風光設備循環利用專業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25年,我國將迎來第一批大規模退役風電機組,屆時運行時長超過20年的老舊風電場規模將超過120萬千瓦,到2030年,年退役風機規模將達到1000萬千瓦左右;2030-2040年間,累計退役風機規模將達到2.5億千瓦。


而根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風光設備循環利用專業委員會主任程剛齊預測,2025年至2035年,風電和光伏設備循環利用市場總額將超過1500億元。


風光產業未來即將進入廢舊物資的“產出期”,向循環利用市場釋放大量的市場需求,同時作為可再生能源,風電與光伏設備報廢后成功進入循環利用體系才算是真正形成了“綠色低碳發展”的閉環,否則一樣會存在嚴重的“清潔制造污染”問題。


而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退役回收”也是如此,2008年兩會,新能源汽車首入政府工作報告,當年中國借奧運會之機開啟了規模浩蕩的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同時拉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序幕。



2009年中國政府推出通過財政補貼形式的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的推廣工程,此后幾年陸續出臺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中國新能源汽車開始進入發展快車道,到如今,國人每買4輛車中就有1輛是新能源汽車,而根據IEA的預測,到2030年,中國每3輛汽車中就有1輛是新能源汽車。


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包括電池等關鍵部件的質保期為8年或12萬公里,也就是說目前大多數新能源乘用車的動力電池正常使用周期大概是8到10年左右。有機構預計,中國回收退役動力電池2025年將達到120萬噸,2030年將達到600萬噸,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而除了能源制造與動力電池產業,我國在全球而言豐富且極其完備的工業體系有著龐大的產業鏈條,這些如風電、新能源汽車產業一樣未來都會逐步實現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等并向市場釋放需求,比如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類似的儲能電池、電動自行車電池回收等,完整的循環利用體系對與產業形成閉環以及綠色低碳發展也都極為關鍵。


根據國家發改委數據,截至到今年9月,全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59%,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等10種主要再生資源利用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長,廢鋼鐵每年利用量已經達到2.6億噸。


最后再簡單說說終端消費視角,隨著氣候變暖、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等話題和環保理念深入人心,終端消費者將越來越重視產品的環保性,比如目前在時尚服裝領域風行的可再生布料,未來消費者也將開始關心產品的“環保性、可持續性、綠色性”等等,釋放的需求也將推動循環利用產業下的再生資源市場的發展。


這點在短期內影響或許不大,但從長期來看,這是關鍵要素,“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以及健全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都離不開全社會的觀念轉變,“觀念一變天地寬”,機制、體系等才有落地的現實人群基礎。


從政策設計到經濟產業維度,可以想見,循環經濟是一個點線面體的多維體系構建,需要靠中國資環這樣的國家隊來牽頭引領,既有政府主導與政策偏向下的高維力量,同時核心又是采用市場化的手段去推動。


高維力量與市場力量的結合才可能推動體系的建設,也才能實現劉宇所說的中國資環“致力于完善中心基地、衛星基地和合作基地共同組成的梯級回收網絡,建設全國再生資源利用綜合服務平臺,提升再生資源回收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建立‘換新+回收’的可持續商業模式,帶動形成一批循環經濟領域精深加工產業集群。”


但也不能只靠中國資環這樣一家企業來完成整個體系的構建,一位循環利用產業的資深從業者告訴碳界面,中國資環作為核心的國家隊力量,是要將自己打造成“鏈長”企業,盤活循環利用產業鏈的資金、人才、技術等市場核心要素,激發整個鏈條上的國企、民企等市場核心主體的經濟潛能,推動整個國家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體系的建設,方能將自身打造成一個全國性的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并為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的建設與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助力。



中國資環的成立以及隨著未來融入市場后的深度整合,或將拉開地方國企入局循環利用產業的熱潮。


據碳界了解,早在中國資環成立前的2021年8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就組建了全國首個省級循環產業平臺——廣西循環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廣西循環),該公司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直屬大型國有企業——廣西現代物流集團全資控股的二級子集團。


據其官網介紹,目前廣西循環旗下擁有13家子公司,近3年累計回收拆解廢舊家電450萬臺、報廢機動車10萬余輛。廣西循環正大力構建“1+14+nX”廢舊物資回收利用體系,即在廣西14個地級市構建廢舊物資回收利用體系,回收“n”種固體廢物品類,延伸產業鏈條孵化出X個項目落地,廣西循環的“1+14+nX”體系項目也已經列入國家發改委重大項目庫。


3.6.png


中國資環成立后,全國省份中迅速“跟進”的是河南省,10月26日上午,河南省召開“深入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 堅定扛穩經濟大省挑大梁政治責任”新聞發布會,河南省發改委主任馬健提到,河南正深入實施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行動,積極籌建省循環經濟產業集團。


不過,河南省也并非是在中國資環成立后才首次提出籌建省循環經濟產業集團的規劃,早在今年7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河南省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行動方案》(下稱《河南循環方案》)政策文件中就明確提出:發揮供銷合作系統作用,推動組建省級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平臺企業。引導國有企業在廢棄物循環利用中發揮骨干和表率作用,組建省級循環經濟產業集團。


據河南省發改委主任馬健在今年9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的介紹,循環利用體系建設方面,河南已累計建成廢棄物回收點2850個,新建分揀中心5個;全省供銷社系統擁有再生資源企業61家,經營網點1286個、交易市場10個,實現再生資源銷售額38.5億元,同比增長29.16%。


結合中國資環組建設立的央企經驗,廣西成立的全國首個省級循環產業平臺廣西循環的地方經驗,以及河南籌建省級循環經濟產業集團的提法,未來地方組建省級循環產業平臺或者會出現如下幾種情形:


一是如廣西一樣直接由某一個具體的地方省直屬國企牽頭組建成立一個省級循環產業公司,作為省直屬國企的子集團形式出現,這樣可以直接較好地借助控股省直屬國企的力量,在一定基礎上較順暢地完成公司組織架構和業務布局等核心點的搭建。


二是可能也是由一個具體的地方省直屬國企來牽頭,其它業務相關的省屬國企成為股東,股東相關業務板塊重組并入省級循環產業公司,這樣也可以在一定基礎上借助牽頭單位的力量整合省內相關資源。


三是如央企中國資環一樣,直接重新組建成立一個新的省直屬國企作為省級循環產業公司,由省國資委和其它業務相關的省直屬國企共同成為股東,以一個“新盤子”的方式重新整合省內資源和重新搭建整體的集團架構與業務架構等。


中國資環成立與發展也會推動各省加速對區域循環利用產業體系的構建,甚至在未來掀起一股省級循環產業平臺的建設熱潮。據碳界面了解,在今年,至少就有河南、河北、廣東、江西、江蘇等9個省份出臺了關于“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政策或文件。


除了河南在政策中明確提出了要組建省級循環經濟產業集團,其他省的政策文件也都提到了要培育一批行業骨干企業(詳情如下表)。


3.7.png


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在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建設上,截至到今年9月,全國建成回收網點約15萬個,各類大型分揀中心約1800個。


隨著中國資環對行業的深度整合以及地方國企的競相入局,將加速讓循環利用產業發展駛入轉型升級的“快車道”,全國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建設也將跑出“加速度”,循環利用產業將進一步朝集聚化、規模化、規范化、高效化和可持續化發展。


產業改革的核心是找到市場效能的切入點,開放體系的核心是找到社會價值的接口。未來的循環利用產業市場將持續放大,以往“分散、低效、亂序”的市場將迎來市場化變革,循環利用產業體系構建將越來越快。


我們正走向更高效的循環利用、更減量的環境污染以及更可持續的經濟效益的循環經濟時代!


商務合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小视频 | 久久一二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 | 欧美成人一区二免费视频软件 | 国产重口老太伦 | 成人精品国产免费网站 | 亚洲激情综合网 |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久一精品 | 别c我啊嗯国产av一毛片 | 黄色在线免费网站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入口 |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久毛片 |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日韩高清国产一区在线 | 欧美成人第一页 | 亚洲在线一区 | 亚洲精品日韩综合观看成人91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不卡 | 精品视频导航 | 7799精品视频天天看 |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 九九热免费观看 | 男女视频免费 | 麻豆久久久久久 | 美女黄18岁以下禁止观看 | 激情在线视频网站 | 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传媒 |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99 | 香蕉国产在线视频 | 成人av电影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