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繼韓國“一夜變天”之后,法國政府隔夜被迫倒臺,因預算草案僵局,反對派罷免法國總理米歇爾·巴尼耶領導的政府。
對此,法新社評論:“法國陷入新的政治危機。”還有人認為,巴尼耶政府的迅速垮臺給歐洲的能源困境又增添了一片厚厚的烏云。
在此之前,不少歐洲國家的電價已經漲飛天了。
據AleaSoft能源數據顯示,11 月份,歐洲大多數主要電力市場的月度電價已達到2023年5月的最高水平。
然而,到了12月12日,電價變得更加夸張。
當天上午,德國現貨市場平均電價達到每兆瓦時395歐元(約合人民幣3020元),下午晚些時候電價攀升至近每兆瓦時1,000歐元(約合人民幣7600元),創18年來最高。而在一年前的12月12日,德國的電力現貨價格僅為每兆瓦時106歐元(約合人民幣810元)。
受德國影響,在奧地利,12月12日早上的價格為每兆瓦時360歐元,比利時為每兆瓦時277歐元,在丹麥為每兆瓦時395歐元,瑞典南部電價每兆瓦時310歐元。
下圖是2022年由于俄烏沖突,天然氣斷供,疊加寒潮,歐洲能源危機期間,飆漲的電價情況。兩者對比之下,現在有不少國家的電價甚至高于2022年,新一波歐洲能源危機將再次爆發?
一邊是歐洲電力市場動蕩,另一邊是法國政治風暴。歐洲大陸兩大強國仿佛正聯手把整個歐洲再次推向“能源危機”。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先說近段時間的歐洲電力市場,電價為何瘋狂飆升?
歐洲電力市場發生此次動蕩的原因是歐洲經歷了一段缺乏陽光和風能的時期,尤其是德國。
這種天氣組合在德語中被稱作Dunkelflaute(無風多云),意味著太陽能和風能這兩種主要的可再生能源幾乎無法產生任何電力。這種情況尤其在冬季較為突出,因為白天時間短、天氣多云且風速較低。
數據顯示,德國風電裝機容量超過60吉瓦(GW)。然而,由于缺乏風力,這些風力渦輪機目前的發電量還不到其理論發電量的4%。
德國太陽能的情況也類似,其理論容量為96吉瓦(GW),但目前發電量幾乎為零。
在電網中,發電量需要始終等于消耗的電量,以避免停電。過去,德國可以依靠核電站提供電力,來平衡風能和太陽能發電的短暫性。
然而,在2023年4月,德國關閉了最后三座核電站。基于現在的德國政府能源策略,其目標是幾乎完全利用可再生能源來推動德國經濟。
這種情況下,一旦遇到Dunkelflaute天氣,電力產量低、需求高時,價格就會瘋狂上漲。
針對電價突然大幅上漲的情況,瑞典能源部長埃巴·布施認為,德國的能源政策及其逐步淘汰核電是導致瑞典及歐盟電價上漲的原因。
由于歐洲電力市場允許德國在國內電力產量較低時從瑞典進口電力,瑞典的電價因需求增加而上漲。不僅僅是瑞典,來自德國的額外需求推高了周邊其他國家的電價。
受影響的還有挪威,它也是德國最大的電力進口國之一。由于德國需求激增,挪威的能源價格也大幅上漲。在挪威南部,在高峰時段,按市場價格計算,居民五分鐘淋浴的費用約為4 歐元(人民幣約30元)。
因此,挪威很憤怒,稱正考慮切斷部分連接本國電網和歐洲其他地區的電纜,以保護本國市場不受外國影響。
數據顯示,目前德國電力消耗的很大一部分需要進口,約占三分之一。除瑞典、挪威外,法國也是德國電力凈進口量最高的國家。
不僅如此,據energy-charts.info顯示,法國還是迄今為止歐洲最大的電力出口國,截至2024 年,法國的凈電力出口額約占歐洲的60%。
今年以來,法國創紀錄的電力出口為鄰國提供了關鍵的廉價清潔能源供應。
那么,作為歐洲關鍵能源供應者,法國卻在這關鍵時期面臨政治困境,不得不讓人質疑是否能夠繼續維持高水平的電力產量和出口?
路透社市場分析師加文·馬奎爾認為,巴尼耶政府下臺后,政府危機持續不斷,可能導致法國向德國和意大利等互聯市場的電力出口減少。 目前為止,法國仍運營著56座核電站,這些核電廠約占法國電力生產的70%。由于核能發電成本相對較低,這使法國享受到比鄰國低得多的電價,并能夠將剩余電力輸送到互聯市場。
倫敦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到2024年為止,法國的批發電價平均比德國和荷蘭低25%左右,比意大利低45%。
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法國向鄰國出口了近84太瓦時 (TWh) 的電力,比2023年同期增長85%,創下了2015年以來同期的最高紀錄。
最大原因就是法國龐大的核電機組(歐洲最大),核發電量將從2023年的水平攀升約12%,到2024年達到三年來的最高水平。
與此同時,水力發電量也增長31%,達到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一起推動了法國發電和出口。
在這兩個因素下,沒有其他歐洲國家能夠以如此低的成本取代法國的電力供應。
然而,據統計,目前法國核能和水力發電量都已接近歷史產量上限,因此在任何長期政治僵局或由于資金削減的情況下,核能和水力發電量都面臨下降的風險。
尤其是核電,目前主要由法國國家電力公司(EDF)負責管理。該公司卻面臨約100億美元的巨額債務,于2022年被法國政府接管,極度依賴政府的財政支持。
因此,一方面該公司的巨額債務增加法國政府自身不斷增長的債務負擔,另一方面,法國政府還要財政支持該公司,卸任的總理米歇爾·巴尼耶在被罷免前幾天不得不放棄對電力供應征收新稅的提議。
就在上個月,政府還計劃向法國電力公司提供無息貸款,以支付新反應堆的建設成本。
如果法國電力公司要維持現狀,就仍然需要定期的大規模投資來維護該國老化的核電機組和電網。
然而,當前法國政府本身由于預算問題動蕩不安,能否繼續給予法國電力公司這部分投資支持,還是一個問號。
任何因預算糾紛而強制削減法國發電量的舉措都可能迅速減少電力出口。
從整個歐洲大陸來說,法國的電力供應出現問題影響最大的就是德國和意大利。這兩個國家是歐洲最大的電力進口國之二。
俄烏沖突以來,這兩個國家的天然氣供應受到了嚴重打擊,從而開始從其他國家加大電力進口量。
由于法國的發電能力及電價優勢,已經能夠供應這些地方大部分所需電力,并幫助控制地區電力成本。
但如果法國的電力系統因政治沖突而失去動力,電力進口國可能面臨可用供應下降和電力成本飆升的局面。
不僅如此,德國本身就因Dunkelflaute天氣原因受到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困擾,再遇上法國電力供應削減,那電價影響的就不只是周邊國家了,新的歐洲能源危機就會一觸即發。
不少人在談到歐洲電力市場時表示:“現在整個歐洲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