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一架搭載著紅外雙光攝像頭的無人機緩緩降落在預定機巢內,國網江蘇無錫供電公司成功完成了國內首次架空電纜混合線路無人機一體化自主巡視任務。本次巡視歷時35分鐘,覆蓋9處輸電桿塔及1處電纜終端桿,累計巡視距離超過6千米,工作效率較傳統人工巡視模式提升了整整3倍,標志著線路巡檢智能化邁上了新臺階。
當前,無錫混架線路達到307條,占全市輸電線路總數的60.91%。由于電纜終端路徑與輸電桿塔線路在設備特性及運行環境上具有顯著差異,因而混架線路巡視采取輸電與電纜分治模式,技術代差及跨部門協同難題給線路設備的統一管理帶來了嚴峻挑戰。今年8月,無錫供電公司攜手江蘇方天電力技術有限公司組建跨學科創新團隊,深入剖析不同型號電纜終端桿及通道特征,量身打造了無人機自主巡視航跡模型,并在無錫惠山區試點區域驗證了模型的可行性。
技術的突破點在于自適應點云疏密矩陣采集算法的開發與應用。該算法能夠智能識別飛行通道內的復雜環境,動態調整數據采集的密度,構建出高精度的全景數字孿生模型。此外,通過部署多功能固定機巢,作業人員只需在PMS系統中填寫作業工單,然后點擊“簽發”按鍵,相應任務即可自動流轉至江蘇省無人機公共服務平臺并派發至預定機巢內的無人機,實現巡視任務的全流程自主執行與工單閉環管理。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