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發布了《鄂爾多斯市新能源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5年)》。
方案明確:
爭取生態補償。探索出臺生態補償機制,按照“誰受益、誰補償”原則,由受端地區對送端給予相應生態補償。探索以外送綠電量為計算基準設立綠電輸送生態補償基金,受端地區按照0.05元/千瓦時標準對送端給予相應生態補償,用于送端新能源項目所在地的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探索對新能源開發企業征收風光資源稅,若采用從量計征,參考水力發電企業水資源稅征收辦法,根據風光資源發電量按稅額0.005元/千瓦時—0.050元/千瓦時征收。若采用從價計征,參考煤炭、油氣等資源稅管理辦法,根據風光資源上網電價按稅率2%—10%征收。探索建立綠證分享機制,按照送端60%、受端40%比例分享綠證。
行動目標包括,全市新能源項目并網規模逐年倍增,2024年并網總規模超2400萬千瓦,2025年并網總規模超過5000萬千瓦。建成外送與自用并舉的新能源大基地。建成新能源項目5000萬千瓦以上,其中外送新能源基地3430萬千瓦、就地消納新能源基地1500萬千瓦。
穩步提升新能源自用規模 。推動跨地區合作新能源消納項目建設。對于高載能企業所在旗區不具備建設集中式大型風光電站的情況,可采用跨區域合作的方式,由2個以上旗區共同申報。到2025年末,實現4至5個工業園區或片區存量高耗能企業的綠電替代,規劃建設新能源項目220萬千瓦,替代存量項目用電量50億千瓦時。
統籌全市風光、煤炭、水、土地、交通等資源,原則上新上本地消納項目向“沙戈荒”周邊工業園區等適宜地區布局,外送項目向沙漠腹地布局。到2025年,實現產業和可用資源的更有效結合,推動建設“十大外送基地”“十大自用基地”。外送方面,已建成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廟至山東2條外送通道,已批復庫布齊中北部、庫布齊南部2個千萬千瓦級大基地,再爭取2條新能源外送通道,同步再謀劃2條外送通道,形成“2+2+4”的電力外送格局,遠期具備再新增2個新能源外送基地條件。自用方面,組織謀劃“十大本地自用新能源基地”,總規模約5000萬千瓦,到“十四五”末,預計新增3個本地自用新能源基地,總規模約1500萬千瓦;“十五五”到“十六五”期間,再新增7個本地自用新能源基地。
統籌新能源開發與生態保護,全力打造黃河流域光伏治沙樣板工程,建立祖國北疆重要綠色生態屏障。目前,已建成光伏治沙項目542萬千瓦,治沙面積約20萬畝,在庫布齊沙漠全域開展“兩百萬畝光伏治沙”行動,并將光伏治沙工程與沙漠有機農業、沙漠風情旅游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沙漠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新能源經濟效益協同發展。到2025年,實施光伏治沙項目約5000萬千瓦,治沙面積達150萬畝。
此外,方案還下發了鄂爾多斯市現有存量新能源項目清單;2024年鄂爾多斯市新能源項目清單;2025年鄂爾多斯市新能源項目清單 。這些新能源項目共計近49GW。
其中,光伏項目清單中,鄂爾多斯存量在建光伏項目清單項目8個共4.48GW,2024年光伏項目(包括風光一體項目)清單14項目共13.62GW,2025年光伏項目(包括風光一體項目)清單7項目共27.65GW。
原文如下: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