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階段實施抽水蓄能參與市場交易,優先推動自愿及符合準入條件的個別抽水蓄能場站試點參與市場交易,后續視市場運行情況逐步擴大抽水蓄能參與市場優化出清、交易結算規模
●試運行的一個月里,平均每天抽水發電電量570萬千瓦時,對系統負荷變化的調節效率達到入市前的4倍,更好地保障間歇性、波動性新能源穩定接入電網
●儲能裝置作為電力系統的電能存儲載體和負荷調節電源,本身不生產電能,核心價值是對電力作為商品屬性的“服務”價值
數據
抽水時,電站120萬千瓦的裝機規模可對40個大型光伏發電系統進行穩定接入
發電時,日均450萬千瓦時的發電量可滿足75萬居民用戶一天的用電需求
1至6月,南方區域7座抽水蓄能電站累計發電量達5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機組啟動次數達20008次,同比增長20.9%
10月1日,南網儲能公司梅州抽水蓄能電站正式進入電力現貨市場交易全部電量。這是我國抽水蓄能電站首次改變傳統營收模式,以“報量報價”方式全電量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開辟了新型電力系統下抽水蓄能市場化經營的新路徑,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構建作了積極探索。抽水蓄能電站的市場化方式靈活調用,能夠一體發揮電站作為大規模儲能裝置的電力屬性和市場屬性,有效提升電力系統的新能源消納能力。
積極落實政策要求抽水蓄能電站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在我國“雙碳”目標的引領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正在加快構建。抽水蓄能電站具有上、下兩個水庫,在用電低谷時將山下水庫的水抽到山上,在用電高峰時放水發電,幫助電網削峰填谷,促進風電、光伏發電等不穩定性、波動性、間歇性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電網,被稱為電網的“蓄電池”“穩壓器”和“調節器”,是目前最成熟、最經濟、最可靠的大規模儲能設施。
2024年2月,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明確要完善體現靈活調節價值的市場體系和價格機制,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支持調節資源通過市場化方式獲取收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作出重要部署,強調要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8月、9月,我國首份省級抽水蓄能參與電力市場實施方案及試行細則先后在廣東印發。
落實政策要求,南網儲能公司在廣東省能源局的指導下,與廣東電網公司有關部門及機構攜手合作、同向發力,加快推動抽水蓄能電站“入市”。“廣東目前共有在運抽水蓄能電站6座,總裝機容量達到968萬千瓦,接近全國在運總量的五分之一。南網儲能公司作為廣東全部在運抽水蓄能電站的管轄者,有職責和使命積極推動試點電站‘入市’交易!”南網儲能公司運行分公司黨委書記劉玉斌表示。
然而,要讓抽水蓄能電站作為一種新型主體成熟在電力市場交易,需要開展一系列全面系統的籌備工作,絕非一蹴而就。“我們將分階段實施抽水蓄能參與市場交易,優先推動自愿及符合準入條件的個別抽水蓄能場站試點參與市場交易,后續視市場運行情況逐步擴大抽水蓄能參與市場優化出清、交易結算規模。”廣東電網調度控制中心現貨市場管理部高級經理蔡秋娜說。
聚焦“推動抽水蓄能電站試點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這一目標,雙方堅持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同步推進“入市”前的技術和管理兩個方面的籌備工作。南網儲能公司迅速成立了以運行分公司為工作實施主體、多部門跨專業的電力現貨專項工作組,針對電力現貨交易對抽水蓄能電站提出的自動發電啟動、水庫數據傳送、計量配置等方面的技術要求,決定選取梅州抽水蓄能電站先行試點參與電力現貨交易。試點確定后,專項工作組加快推進機組技術改造、運行人員培訓、平臺數據整合等各項準備工作,實現電站采用先進技術算法進行發電計劃曲線自動開停機的重要功能。同時,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在現貨技術支持系統中精細建模抽水蓄能機組,實現參數調整—信息披露—交易出清—結果發布全流程一鍵智能化管理,有力保障抽水蓄能電站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地參與市場交易。
新模式下,抽水蓄能電站的全部電量電費收入都來自市場交易,原來被動接受調度的“計劃電”變為主動參與競爭的“市場電”。
科學制定報價策略一體凸顯儲能的電力屬性和市場屬性
2024年9月1日,梅州抽水蓄能電站進入廣東電力現貨市場試運行。運行公司電力市場小組結合梅蓄電廠設備狀態分析,以梅蓄歷史節點電價數據和每日市場邊界條件為基礎,科學合理制定報價策略,每日自主申報抽水、發電功率及對應電能量的價格曲線。通過現貨市場的分時峰谷價差信號,提供削峰填谷服務,獲得價差收益,每日清算、每月結算。
據了解,早于2023年10月,南網儲能公司就積極推動梅州寶湖電網側獨立儲能站國內率先報量報價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相對于規模70兆瓦的寶湖儲能站,梅州抽水蓄能電站裝機規模超過寶湖儲能站的17倍,結合電站本身的巨大庫容優勢,可調節電量能達到寶湖儲能站的100倍以上,在電力系統負荷調節中具有大容量、長時間的儲能優勢。“抽水時,電站120萬千瓦的裝機規模可對40個大型光伏發電系統進行穩定接入;發電時,日均450萬千瓦時的發電量可滿足75萬居民用戶一天的用電需求,更好地促進‘綠電’消費。”南網儲能公司運行公司集控中心經理黃曉佳表示。
眾所周知,電力市場用電高峰時電價高,用電低谷時電價低。當兩者之差達到了抽水蓄能電站的預期值,電站便可通過“低價買電抽水”和“高價放水發電”,獲得給電力系統提供削峰填谷服務的應有收益,成為電力市場的“綠電銀行”。反之,如果電站預期過高或機組不能按需調用,無法買賣電量,也就沒有收益。
對此,南網儲能公司緊扣報價策略和機組性能兩個關鍵要素,積極實踐、總結經驗、持續改進。“報價策略”方面,運行公司市場工作小組就“機組抽水發電的合理報價值設定”“臺風等特殊情況下的報價策略”“庫容變化對市場調用的影響”“分段報價對機組啟停次數的影響”等問題進行探索研究。“機組性能”方面,基于公司長期積累的先進設備運維能力和“入市”前所做的性能優化檢驗,機組在不同報價策略下均運行平穩。試運行期間,機組運行更靈活,每天的啟動次數也有所增加,達到5到6次,是“入市”前的一至兩倍。
集控中心值班員在完成“一人一席兩廠站”的技能升級后,又新增現貨市場值班的技能點。由于試運行期間啟動次數增加,梅蓄現場值班人員針對重點設備開展特巡特維和數據分析,不放過任何一個小缺陷,同時按計劃組織開展了兩臺次的機組定期檢修工作,確保了梅蓄機組在現貨環境中開得出、調得起、停得下。“梅蓄入市增加了對新能源的消納能力。試運行的一個月里,平均每天抽水發電電量570萬千瓦時,對系統負荷變化的調節效率達到入市前的4倍,更好地保障間歇性、波動性新能源穩定接入電網。”黃曉佳介紹。
試點先行逐步擴大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據了解,2024年1至6月,南方區域7座抽水蓄能電站累計發電量達5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機組累計啟動次數達20008次,同比增長20.9%。“抽水蓄能機組作為可以幫助新能源穩定接入電網的儲能資源,上半年啟用頻次大幅提高,34臺機組的啟動次數增幅達到了發電量增幅的16倍。”南網儲能運行分公司集控中心副總經理張國洋介紹。
抽水蓄能機組的高頻啟用離不開智能化調度和高效設備維護的雙重支撐。
在位于廣州的我國首個抽水蓄能多廠站集控中心,大數據平臺實現對全國近五分之一抽水蓄能裝機容量的遠程集中控制。370平方米的集控大廳里,1名值班員就可遠程控制2座百萬千瓦級抽水蓄能電站的實時啟停,效率達到屬地分散控制模式的2至3倍。而在我國首個抽水蓄能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平臺,依托31萬個測點的數據提取和5000多個算法的毫秒級數據分析,檢修人員可“足不出戶”地精準掌握設備“健康狀態”。
儲能裝置作為電力系統的電能存儲載體和負荷調節電源,本身不生產電能,核心價值是對電力作為商品屬性的“服務”價值,價值實現的原則應該是“誰享受服務,誰分攤成本”“誰的服務需求越多,誰支付的服務費用越多”“誰提供服務的質量越高,誰獲得的服務收益越多”。價值獲得的方式應該是綜合用好市場和非市場兩大途徑,強化彼此之間的互補互促,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實現。“只有通過統一電力市場的進一步完善,建立更加有效的成本分攤和價格信號機制,才能通過市場形成良性反饋,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成本最優。”南網儲能公司總經理李定林在在第十四屆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論壇上的專題研討發言中談道。
到2030年,我國抽水蓄能裝機規模將達到1.2億千瓦,為目前的2.2倍。試點先行、逐步擴大地推動抽水蓄能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將持續促進新型電力系統調節能力提升,推動抽水蓄能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