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軍,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導,主要從事能源與氣候政策領域的研究工作。現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項目、重點專項等10余項。領銜的“湖南大學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中心”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
“不是別人讓我們做,而是我們自己必須要做”
今年,學校承辦、張躍軍教授擔任大會主席的2023氣候與能源金融國際會議(ICEF)在長沙召開。會議以“碳中和目標下氣候金融研究的前沿問題”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120余家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500余名專家學者參會。
張躍軍專注探索“雙碳”(碳達峰與碳中和)研究已經17年。“早在2006年,我還在中科院政策所讀博時,導師帶我接觸到歐盟碳交易體系、研究碳市場動態,兩年后我們系統梳理歐盟碳市場的發展脈絡和運行情況,結合我國節能減排的發展目標,推動我國逐步推行碳交易制度。”張躍軍說。
“‘雙碳’研究不只關乎于科研成績,也是為了國家的需求而做。”在張躍軍看來,實現“雙碳”目標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而研究實現“雙碳”目標的優化路徑,探索實現“雙碳”目標的時間表、路線圖和施工圖,推動我國成為全球氣候治理的引領者,是“我們自己必須做”的事情。
“我們現在從事的‘雙碳’研究,面對的是一個極具挑戰的經濟社會發展問題,既涉及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低碳轉型,也涉及核心科技的研發突破,還涉及關鍵原材料的持續供應,以及經濟、能源、氣候與環境協同治理綜合決策,研究問題復雜,不確定性因素很多,跨學科特點明顯。”張躍軍說。
2014年,張躍軍返回家鄉,加入湖南大學。同年,他集合一批致力于能源與氣候政策研究的重要力量,在學校和學院支持下,成立了湖南大學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中心。
經過多年發展,2020年,研究中心入選“中國智庫索引來源智庫”,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倫敦大學學院、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等國內外知名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了密切聯系。除了高質量學術研究外,研究中心也高度重視資政服務,強調以創新性科學研究服務國家決策,多份政策報告得到黨和國家重要部門采用及領導人批示。
張躍軍和他團隊十幾年如一日地致力于開展支撐“雙碳”戰略與政策的基礎性、前瞻性、創新性的科學研究。研究中心成員主持承擔了“雙碳”領域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國家自科基金優青項目、重點專項等項目,通過多學科、大交叉、新范式的研究,凝練支撐國家“雙碳”戰略的關鍵問題并展開深入探索,以提升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基礎治理能力。
“做科研最重要的就是堅持。”張躍軍團隊在幾千個日夜的探索,千萬次激辯的思想碰撞中,成果頻出。團隊成員在The Energy Journal等國內外高水平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60余篇,論文得到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頂刊引用,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張躍軍也獲邀成為了能源環境經濟管理領域國際高水平期刊Energy Economics副主編。
02
“努力培養出有能力、有溫度的高級專門人才”
“我很少會給學生講大道理,更多的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引導。”每次和新生見面的第一課,張躍軍會向學生講述他定下的20條“學規”,其中涵蓋知識與認知、行為與人際、個性與品質,具體到及時回復他人郵件、嚴格杜絕學術不端等。
“有品行和專業知識做基礎,做出優秀的研究成果是遲早的事。”張躍軍認為,“我們要努力培養出有能力、有溫度的高級專門人才,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憑著過硬的教學經驗,他的課堂經常爆滿。課后,他鼓勵學生不局限于課本知識,而要深入探索國際前沿研究進展。在講授《能源環境經濟學》課程知識后,張躍軍會安排學生研讀國際頂刊上能源環境經濟相關文章,掌握前沿研究問題和研究動向,并組織深入研討的學術交流會。
張躍軍教授開展“守護學術誠信底色”專題組會。
目前,湖南大學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中心已形成了40余人的核心研究成員,除學院多位相關老師參與外,有30余名博士后、博士生、碩士生,還有國內外的訪問學者。他們在張躍軍的帶領下,組成了湖南大學“雙碳”研究領域的中堅力量。
“研究工作做得好、研究報告寫得好、研究成果講得好。”張躍軍在團隊中提出了新的“三好”研究生標準。在學生的眼里,張躍軍既是科研學習的引路人,也是生活工作上的看護人。
研究生和博士后從進入研究中心的第一天起,他會按照每個人的特點制定不同的培養方案和培養方向,之后他們都將經歷從入流到主流、到創新,最終進入社會服務的四個階段的人才培養過程。
彭華榮曾經是張躍軍團隊的碩士生,在她的眼里,張躍軍就是個“嚴師”。“他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平時的科研很辛苦,但我很幸運,能遇到這樣一位好老師!”
“通過與張老師無數次的充分研討,整個課題組學生的學術見識擴大了,研究思路開闊了,思維能力增強了,學術品位提升了。實踐感受出真知,任務磨練出人才。”在讀博士生石威說。
“青年大學生要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與區域經濟建設,就該有視野、格局和擔當。”張躍軍說。去年聯合國埃及氣候大會前夕,他積極響應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倡議,推動工商管理學院與全球100家機構聯合發起首屆全球青年氣候周活動,共同托舉全球青年登上通往碳中和未來的歷史舞臺。
“我希望學生能在未來挑起能源與氣候政策研究和實踐的大梁,在國際氣候博弈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和中國情懷的高級專門人才。”這是張躍軍不變的初衷。
湖南大學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中心。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