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一直因其創紀錄的碳信用額度銷售額而成為頭條新聞,2022 年,該公司報告稱,通過向其他汽車制造商出售碳信用額度,該公司獲得了 17.8 億美元的收入,占其總收入的很大一部分,并為其利潤做出了穩定的貢獻;2023年的銷售總額高達驚人的 17.9 億美元。該公司最新的財務披露顯示,自 2009 年以來,特斯拉已從這些信用額的銷售中獲利近 90 億美元,凸顯了其對汽車行業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影響。
這些收益源自特斯拉在碳信用市場中的角色,該公司向其他難以遵守美國、歐洲和中國等主要市場嚴格排放標準的汽車制造商出售監管信用。事實證明,這種商業模式為特斯拉帶來了極高的利潤,而生成這些信用的成本極低。
盡管特斯拉碳信用額銷售季度收入同比略有下降,第四季度下降 7% 至 4.33 億美元,但其 2023 年全年銷售額小幅上升,創下新高。這一表現與早先的預測相矛盾,即隨著更多公司進入電動汽車 (EV) 市場,碳信用額收入將減少。
碳排放額度銷售增強了特斯拉的財務狀況,為其整體毛利率做出了巨大貢獻。雖然汽車收入略有增長,低于分析師的預期,但特斯拉對清潔能源的承諾及其蓬勃發展的能源生產和存儲業務繼續引起關注。
碳信用額度,也稱為碳補償信用額度或碳配額,是企業通過投資可再生能源和其他碳減排項目來抵消碳排放的一種方式。超過監管機構規定的排放標準的企業可以從特斯拉等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產生碳補償額度的公司購買碳信用額度。通過這樣做,他們可以遵守法規,而無需對其運營進行重大改變。
特斯拉通過其清潔能源業務,將自己定位為電動汽車市場和碳信用市場的領導者。該公司經營太陽能電池板安裝業務,并銷售能源存儲系統,這些系統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產生碳補償信用。這些信用可以出售給其他難以達到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 (CARB) 等監管機構制定的排放標準的公司,例如汽車制造商。
據報道,2019 年,該公司通過向其他未達到 CARB 規定的排放標準的汽車公司出售碳信用額度賺取了 3.57 億美元。這使得這些公司無需對其運營進行重大改變即可遵守法規。
據韓國經濟電視臺報道, 特斯拉目前在韓國的碳排放,按照目前的罰款率計算,這些碳排放額度價值高達2000億韓元(約合1.45億美元)。特斯拉可以從今年開始將這些碳排放額度出售給同行,從而獲利。
韓國雄心勃勃的 2050 年凈零碳排放目標 取決于從內燃機向環保型汽車的轉變。
該國計劃到 2025 年將環保汽車數量增加到 280 萬輛,包括純電動汽車 (BEV)、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展望 2030 年,政府的目標是大幅擴張,將環保汽車數量增加到 785 萬輛。
這意味著韓國 30% 的車輛將采用電力驅動。此外,2030 年新售出的汽車中將有 83% 需要是環保車型。
如此雄心勃勃的目標并非只是象征性的;政府預計未來十年 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減少 24%。這對于實現 2050 年凈零排放的總體目標至關重要。
在韓國,法規要求汽車制造商將平均溫室氣體(GHG) 排放量保持在指定標準以下。不遵守規定的汽車制造商將被處以罰款,或者可以選擇從其他公司購買積分。
環境部負責實施該國發動機和車輛的排放法規,國家環境研究所則擔任咨詢機構。
根據具體應用,韓國采用歐洲或美國的排放標準:
輕型汽油車符合美國/加州標準。
輕型柴油車遵循歐洲標準。
重型卡車和公共汽車發動機符合歐洲法規。
移動非道路柴油發動機符合美國標準。
特斯拉進入韓國碳信用市場,為該國解決汽車排放問題的努力增添了新的維度。
然而,特斯拉在韓國排放信用市場站穩腳跟的過程中遇到了挑戰。這家電動汽車領軍企業的努力最初受到監管限制的阻礙,監管規定截至 2009 年,參與的汽車制造商必須達到每年銷售量超過 4,500 輛的水平。
但通過堅持不懈的倡導努力,特斯拉韓國于 2021 年成功游說修改監管規定,以使其能夠參與其中。
最后的障礙是獲得環境部的批準,該部于今年早些時候獲得批準。這為特斯拉在韓國參與碳排放交易掃清了道路。環境部強調了其中涉及的合作過程,包括與貿易、工業和能源部等其他政府機構的磋商。
事實證明,出售碳排放額度是特斯拉的一項豐厚收入來源,而進入韓國市場的機會將進一步鞏固該公司的地位。
特斯拉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轉型,并且已經朝著這一目標取得了重大進展。除了生產電動汽車外,特斯拉還經營太陽能電池板安裝業務并銷售儲能系統,這些系統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產生了碳補償額度。特斯拉解決了自己的排放足跡,其 2021 年氣候影響報告強調了其凈零排放承諾。
隨著世界繼續關注減少碳排放,碳信用額度市場可能會增長。特斯拉在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地位及其對可持續能源的承諾使其在未來能夠繼續通過出售碳信用額度獲得收入。其他公司也在加速其凈零排放和電氣化計劃,進一步增加了對碳信用額度的需求。
在取得這一成功的同時,全球汽車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特斯拉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尤其是來自中國汽車制造商比亞迪的競爭,比亞迪在電動汽車銷量方面遙遙領先。然而,特斯拉的全電動汽車產量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凸顯了其在該領域的領導地位。
此外,隨著全球和地區排放法規的收緊,特斯拉在可持續交通方面的創新方法為其未來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該公司利用碳信用額度銷售的能力,以及其在清潔能源方面的投資,確保了其在不斷發展的汽車行業中繼續保持相關性和領導地位。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