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市場管理部副主任杜龍
六月底,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完成南方區域綠電綠證交易系統與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首次數據遷移,保障了國家能源局綠證核發交易系統“6.30”如期上線。新上線的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有哪些優化與完善?是否達到預期效果?中能傳媒記者就以上問題采訪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市場管理部副主任杜龍。
中能傳媒:《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國家能源局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 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發改能源〔2023〕1044號)(以下簡稱“綠證1044號文件”)實施以來,廣州電力交易中心不同類型發電項目綠電綠證交易量有何變化?目前電網企業、電力交易中心相關電量數據覆蓋項目的情況如何?
杜龍:綠證1044號文件實施以來,南方區域新增綠電綠證交易規模快速擴大,新增綠電交易158億千瓦時、綠證2798萬張(折合電量279.8億千瓦時),電源類型覆蓋風電、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生物質等。
6月29日,南方區域綠電綠證交易系統完成與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首次正式數據遷移推送,及時準確推送第一批6351個已建檔立卡發電項目數據和3924個市場主體賬戶信息,保障了國家能源局綠證核發交易系統“6.30”如期上線。
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上線運行后,電力交易機構與國家核發交易系統共享可再生能源項目建檔立卡信息、生產和交易電量信息、參與交易的企業信息、綠證核發信息等。
接下來,電網企業、電力交易中心按照已建檔立卡項目、集中式項目、地方電網企業項目和分布式項目的步驟有序推進項目信息匹配、歷史電量歸集、項目獨立計量改造等基礎工作,逐步實現南方區域全部可再生能源項目具備推送電量核發綠證條件。
中能傳媒: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建設過程中,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做了哪些具體配合工作,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后續還有哪些需要繼續推動改進的方面?
杜龍: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建立了與國家能源局傳輸數據的專線通道,專業協同要求高(市場、規劃、計財、調度、交易5個專業,網省地縣四級單位、數字集團9個技術團隊),數據海量(全網可再生能源項目約40萬個,字段數超過百萬條),系統開發復雜(19個業務系統和1條專線通道)。
該項工作今年2月份正式啟動,其間完成與國家能源局專線建設、系統和接口建設、全網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檔案和月度電量數據匯聚、治理與共享機制建設等系列艱巨任務,在5月底完成與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的17個數據接口開發,6月7日率先完成全部接口測試,6月15日完成測試聯調和業務數據壓力測試,6月22日按要求完成階段性模擬運行,并于7月完成首批綠證核發電量數據推送。
后續,我們將按照新接口規范要求,完成南方區域綠電交易系統配套功能改造開發,支撐綠電綠證交易和核發。
中能傳媒:作為電力交易機構,對促進綠證綠電交易,培育綠證市場積極發展有什么建議?您認為綠證制度哪些方面還需要完善?
杜龍:首先需要加強綠證與碳市場、CCER政策的銜接,強化以綠證作為企業電力消費零碳屬性的證明,完善基于市場交易的電網碳排放因子計算,實現電碳市場有效銜接。其次是強化企業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落實,以綠證作為完成情況證明,培育綠色電力消費氛圍。
綠證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才能有效促進綠證交易。完善綠證交易制度,一是要建立綠證核銷機制,完善綠證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全國范圍內綠證核發、交易、核銷全過程追蹤和溯源,與國際接軌,提升我國綠證權威性,滿足企業綠色電力消費權益唯一性主張等訴求。
二是要推出雙語版的綠證。目前,國內綠證只有中文版,需要企業自行對所購綠證進行翻譯或解釋根據企業申請發放官方英文版綠證,提升綠證國際影響力。
三是要在綠電綠證交易、溯源、評價、認證方面制定行業、國際標準,促進我國綠電綠證技術方案的國際化應用。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