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2日,香橙會聯合上海嘉定氫能港舉辦的2023氫能年會在嘉定正式拉開帷幕。
會議首日,嘉定氫能港聯合香橙會重磅打造的全球氫能新品發布平臺也正式揭牌。
嘉定氫能港總經理邱鵬正式宣布成立全球氫能新品發布平臺。安亭鎮黨委書記嚴健明,安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邵剛,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海峰,莊信萬豐氫能科技新業務拓展,戰略&市場總監熊燚,香橙會研究院創始人&CEO 汪生科等政府領導和行業代表共同開啟了平臺揭牌儀式。
為方便氫能行業企業發布新產品,嘉定氫能港聯合香橙會打造了“全球氫能新品發布平臺”。該平臺采用線下跟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在嘉定氫能港選擇合適場地,搭建一個300平米的新品發布廳,讓行業企業拎包即可發布新品。同時搭建線上新品發布廳,配置網絡直播等媒體傳播矩陣,提升新品發布影響力,目標成為中國氫能行業乃至全球氫能行業公共新品發布平臺。
首次首批參與氫能新品發布及評選的企業共 16 家,參評企業新品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捷氫科技
PROME P4X
捷氫科技2023最新研發成果——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 PROME P4X,持續提升燃料電池在產品全生命周期內的成本和可靠性等優勢。該產品面向長程重載重卡、工程機械領域、固定式發電站等應用場景,滿足全工況全環境運行要求。通過系列技術創新實現優異產品性能,具有高效率、大功率、長壽命、高集成度、多場景適用、高可靠性等優勢。
高可靠性:陰極采用可變截面膨脹機自適應動態線性解耦和多閥容錯控制,可滿足額定功率持續輸出,基于分模組健康狀態的實時診斷及自適應功率調配;
高系統效率:基于可變截面的全工況大功率膨脹機應用,全功率段回收能量最高可達12kW,有效提高系統整體效率,-30℃~65℃全環境下實現功率可靠回收。額定效率48.5%,有效降低氫耗;
低功耗:雙引射+循環泵并聯陽極循環架構,覆蓋范圍寬,全工況范圍均可工作。最高節省3kW功耗,相比氫泵體積減小55%以上,質量減輕67%;
智能算法精準管控:智能化燃料電池系統控制算法和全生命周期內電堆狀態精確監測,基于ASPICEⅡ級標準體系下的燃料電池軟件開發體系應用,基于一體化流道分配的集成設計與智能算法實現一致性控制;
多場景適用:30s內實現-30℃低溫無輔熱啟動。高整車適配性,滿足各類型重卡與工程機械需求。
2.鯤華科技
鯤·運200-180平臺級燃料電池系統
鯤·運200-180是鯤華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單堆平臺級別系統,額定功率180kW。作為一款為重載商用車全工況行駛正向設計的系統,采用全新系統架構,兼顧各關鍵部件的兼容性與可拓展性,產品性能突出:
高集成度:單堆芯設計,高功率密度。工藝簡化的同時能適應各種板型堆芯;
高效率:額定點運行效率50.6%,氫耗低于市面常規系統,利于降低整車運營成本;
高性能:采用自主研發核心部件(可變截面膨脹機、中冷增濕耦合調控系統、可調單引射系統),實現覆蓋全工況范圍的能量回收、精細化濕度調節、回流比可調,滿足高速、滿載、爬坡動力等需求;
高可靠性:設計壽命20000h,滿足高寒、高溫、高海拔工作環境要求,耐受含硫、氮氧化合物等極端工作環境;
高智能化:高控制精度,自動收集環境數據,利用云端控制優化,自動匹配最佳工作條件,提升整車性能。
該系統已完成強檢檢測和裝車驗證。
3.清能睿龍
兆瓦級PEM電解系統
該系統由清能睿龍自主研發,PEM電解槽功率等級為單堆1MW ,電解槽功率等級為單槽1MW,電耗為3.6-4.3kWh/Nm3H2,單槽體積僅為0.223m3,領先于行業水平;額定產氫量為200 Nm3/h,5%-120%(150%可定制)可調。該系統標準配置由2個20ft集裝箱組成,具有集成度高,占地面積小,維護方便等優點。
4.舜華新能源
35MPa加氫槍
舜華新能源技術團隊專為工作壓力35MPa及以上的氫氣加注系統設計用于連接對應或更高壓力等級車載供氫系統加氫口并進行氫氣加注的裝置。
5.漢丞科技
AEM離子交換膜
AEM離子交換膜是決定AEM電解槽性能的關鍵部件,通常選用聚合物作為其主要材料,與PEM制氫用的全氟磺酸質子交換膜相比,性價比更高。由于采用較低的堿性條件,催化反應的能量消耗也較低,使得制氫過程能夠更加經濟高效。漢丞科技出品的AEM離子交換膜具備優秀的化學和機械穩定性,能夠配合非貴金屬催化劑實現高電導率和大電流密度。
6.治臻
大功率PEM電解槽極板EC1500
EC1500作為大功率極板,可支持單槽200Nm3/h的PEM電解槽,采用沖壓工藝代替傳統的機加工或蝕刻工藝,材料用量大幅下降75%,極大降低了金屬極板的成本和電解槽的體積與重量。
7.動量守恒
新型PEM電解水核殼結構低銥催化劑
本次發布的全新核殼結構低銥催化劑,相關成果來源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低成本PEM電解水關鍵材料制備技術及其制氫應用示范》。此款新型催化劑主要采取液相合成策略,通過調控催化活性組分在基底表面的尺寸、分散性、結晶性以及與載體之間的電子相互作用等,來提升催化劑的活性和耐久性。
由公司新型核殼結構低銥催化劑制備的膜電極具有目前業內較低的貴金屬載量(Ir:0.3 mg/cm2;Pt:0.3 mg/cm2),性能優異(2V@3.8 A/cm2@80℃&N115膜),穩定性良好(已穩定運行超千小時,電壓衰減率小于4毫伏/千小時),為行業降本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8.枡水科技
PEM電解水制氫低銥膜電極
在PEM電解水制氫膜電極方面,產品活性與穩定性行業領先,最大可加工尺寸活性面積5000cm2,年產能6000m2。針對膜電極上萬小時運行后出現的各類質量變化,具有獨到應對能力,且已應用于實際產品中。在保持優異PEMWE性能及優異長時間穩定性狀況下,低銥膜電極可有效降低膜電極貴金屬使用量,通過低銥膜電極研發迭代與批量制備,整體降本可達15%以上。
9.明天氫能
MTSYS210
MTSYS210定義為200+kW系統平臺。系統額定功率210kW,采用單堆設計方案,單堆額定功率260kW,峰值功率可達290kW,體積比功率5.5kW/L。搭載全新一代系統控制模型,具備在線高速電堆狀態監測及主動水管理控制。基于長壽命和高效率耐久性控制策略等,全面提升產品在大功率、耐高溫、高可靠性和低氫耗方面表現,高度適配自卸車、重型牽引車、船舶、大型工程機械、氫儲能發電等大功率應用場景。
10.氫跡技術
一體化移動式燃料電池用氫全質量分析儀
全球首臺套滿足ISO14687-2019和GB/T37244-2018中13項雜質的氫氣品質移動快速檢測系統。公司開發了燃料電池車用氫氣全質量一體化移動式/在線分析檢測設備,單次檢測時間<30min。
11.協氫新能源
麒麟HITS-2600 氫燃料電池電堆
麒麟HITS-2600是協氫新能源自主研發的新型高性能氫燃料電池,為無人機領域應用而設計。額定功率2.6KW,重量不到2700g,擁有四大技術領先優勢:
比功率:優異的比功率密度和穩定性,石墨板電堆比功率可高達1000W/KG;
材料利用率:通過膜電極等材料研發和匹配,電堆效率提升,材料有效面積利用率高達80%;
發電效率:優異的發電系統效率,高達55%;
氫氣利用率:多年積累的電堆結構技術優化,帶來優異的氫氣利用率,利用率高達97%。
12.西門子
Simcenter Amesim西門子工業仿真平臺
Simcenter Amesim 是一款允許設計工程師對機電一體化系統的性能進行虛擬評估和優化的系統仿真軟件平臺。可針對氫燃料電池,氫的制、儲、加、運、用等各個環節可提供數字性能仿真,為氫能行業提供加速度。
13.上海碳際
TANJI AC35
TANJI AC35是碳際專為空冷燃料電池定制開發的氣體擴散層,具有低電阻、高導電的特點,以及優異的水管理能力。適用于無人機、兩輪車、三輪車等便攜式移動場景。
14.漢翱科技
氫能源汽車技術實訓平臺
產品基于高爾夫球車底盤,搭載自主開發的燃料電池系統形成的氫能源汽車技術實訓平臺。
該平臺集空氣子系統、氫氣子系統、熱管理子系統、供電回路、電子負載和上位機觀測界面于一體,高度貼近氫燃料電池汽車或者氫儲能發電用真實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發動機控制器應用層采用汽車行業主流開發方式(基于simulink模型自動代碼生成工具),便于用戶使用先進理論算法在實物發動機上做研究測試。實訓系統工作過程中可通過自帶的上位機軟件觀測各個子系統關鍵信號的動態變化。同時通過萬用表、示波器等儀器在面板上測量各個關鍵信號工作時的真實電信號值。通過本實訓系統可研究燃料電池系統穩態、動態特性。
第三屆全國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技能大賽智能汽車維修工(動力系統節能減排管控方向)大賽設備。
15.科威爾
E500系列堿性電解槽單池測試系統
E500系列旨在為堿性(ALK)單池及電解槽制氫提供一個精確、可靠和便捷的測試平臺。由氣液分離單元、氣體濃度檢測單元、氣體清洗冷卻干燥、水熱管理模塊、壓力聯動控制模塊、測控單元與安全保護模塊等組成;
通過測試系統平臺的在線數據監測和處理,分析被測電解槽的性能、壽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使用與堿性電解槽的研發、檢定和下線測試。
16. 氫輝能源
BriLyzer-R200電解槽
BriLyzer R200 是基于公司自研高性能膜電極,通過多學科-跨尺度聯合仿真計算、高耐蝕雙極板涂層技術、強增益多孔鈦集電 器技術、多級自密封技術及高一致性疊裝工藝等多種核心技術打造的高可靠性大功率PEM電解槽設備。
突破了高組裝力電槽緊固、大電流工況氣液兩相傳質、復雜電化學環境下極板腐蝕、非平衡高氣壓工況的密封等一系列難題。
該產品可應用于可再生能源制氫、甲醇氨氣綠色合成、火力發電廠氫冷卻、半導體及電子行業輔助用氣等場景。
該產品單位產氫量200Nm3 /h、直流電耗4.3kWh/ Nm3H2、運行功率范圍5-150%、啟動時間0.5/5min(Warm/Cold)、設計預估壽命80000h。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