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度假區為何要錨準“零碳”目標?如何建,重點在哪?
日前,來自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和中國計量大學等單位的多位雙碳領域專家,齊聚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黃浦江源旅游度假區(以下簡稱度假區)。此行的目的是實地調研和深度研討,最終希望能為度假區的綠色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不禁要問,山青水秀的安吉,為什么要把“零碳”作為一個度假區的發展目標?背后蘊含了哪些信息?記者和眾多專家一道,在安吉尋求答案,并忠實記錄。
黃浦江源
度假區為何要追求零碳?
事實上,打造零碳度假區是落實國家“雙碳”目標的要求。“雙碳”戰略本質是要高質量發展,能為共同富裕注入內生動力。在安吉,記者聽到最多的,就是關于“雙碳”和共同富裕關系的討論。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中就強調,將山水林田湖草沙作為生命共同體統籌規劃,將青山綠水等生態環境變成實現共同富裕的資源和要素。
作為“兩山”理念發源地,安吉有著良好的綠色發展基礎。結合全域旅游發展,《安吉縣旅游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為打造共同富裕的安吉樣板謀劃了藍圖。而踐行這張藍圖,迫切需要發揮先行示范的作用,一個打造零碳度假區的愿景在安吉人心中愈發的深刻。
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探索零碳旅游助力安吉人實現共同富裕的新模式,成為度假區建設的核心目標。
安吉縣黃浦江源旅游度假區,是天然的璞玉。地處報福、章村和杭垓三鎮的它,位于安吉縣西南部,既是安吉發展留白地,又是生態保護紅線集聚區。
這里的區域面積達522.6平方公里,生態稟賦優渥。西苕溪、黃浦江均發源于此,更有浙北、長三角地區第一高峰龍王山以及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當地人頗為自豪地說:“我們這里森林覆蓋率達85%以上,空氣負氧離子可達森林級,地表水、飲用水達標率100%。”
章村雙舉塘水庫
“片區生態環境優美,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又是黃浦江源頭。長期以來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犧牲了諸多工業發展機遇,各村鎮經濟情況相對較差。但也正是因為沒有工業,其碳排放量小、森林資源豐富,固碳能力很強,發展零碳的先天優勢明顯。”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陽平堅說,“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良好的生態環境進行生態補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每逢節假日,江浙滬周邊的高排放人群可以來此度假旅游,通過碳普惠的方式實現資金的轉移支付,從而增加村民收入,助力共同富裕。”
全方位節能降碳怎么做?
以“零碳”為目標定位清晰后,具體該如何入手,這就是此行專家們需要研究并提出建議的地方。
經過調研后,專家們認為,先進的管理體制機制是實現度假區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保障,要持續推進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強化政策支持。度假區建設需要緊扣安吉“十四五”產業布局和度假區發展需求,制定綠色產業準入指引。對引入后的企業給予重點支持,并開展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考核。
專家們認為,需要面向項目開發經營主體,制定項目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碳足跡考核機制;面向民宿農家樂等個體經營者,構建低碳經營考評體系,開展民宿降碳先鋒行動;面向居民游客,打造個人碳賬戶體系,實現減碳行為積分量化,積分可用于兌換平臺商品及旅游優惠。
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數字化技術的應用為實現“零碳”目標提供了無限可能。
“加強標準化引領,面向鄉村主體制定零碳旅游度假區地方標準,為零碳技術、零碳設施、零碳文化、零碳環境及零碳管理提供制度依據。尤其是針對度假區內戶外運動、自然研學、酒店民宿等旅游業態的開發運營,制定出便于理解、易于實施的標準規范。”浙江師范大學教授周少雄建議。
“要構建‘碳路共富’數字化平臺,系統集成智慧旅游、雙碳監管、低碳服務及綜合管理等功能模塊,實現度假區全業務的數字化管理,推進數字化賦能治理體系現代化和鄉村振興。”陽平堅建議。
“在建設數字化平臺的過程中,要考慮與浙江省已有平臺相銜接。通過數字化手段精確計算碳減排,把簽發自愿減排量作為一個特色來打造。”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立補充道。
此外,度假區還可以通過加快能源清潔轉型、推廣低零碳建筑、構建低碳交通體系、完善低碳環衛系統和打造低碳旅游產品體系,實現度假區全方位的節能降碳。
比如在零碳建筑建設上,可以集成建筑光伏、屋頂花園、雨水回收灌溉、裝配式建筑等技術,實現增量建筑近零能耗、存量建筑低碳改造的目標。“分布式光伏未來潛力較大,是農村低碳發展的重要路徑。”張立說道。
交通路網減排潛力巨大,有專家建議,可以加快充電樁部署,完善光伏停車場、零碳驛站、補給驛站和觀景平臺等低碳交通配套設施,探索將農戶私人停車位用于旺季游客停車的運營模式。
安吉小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度假區有極其豐富的森林資源,在此基礎上可以構建“森林—農田—公園—水系”的復合碳匯網絡,提升生態固碳增匯綜合能力。
“具體來說,通過引入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推動生態修復與固碳能力提升,實現二者的協同發展;結合觀賞休閑和科普宣教功能需求,優化生態結構,提升碳匯品質;落實國土空間規劃底線管控和生態安全格局要求,保證碳匯網絡有足夠的承載空間。”陽平堅說道。
好山好水如何轉化成好“價”?
“度假區建成的目的是吸引游客,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在這個過程中,要以自然為主線,從源頭開發特色低碳旅游產品體系,最終促進零碳旅游的知識分享、理念傳播和行動呼喚。”中國計量大學碳中和與綠色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虞偉指出一個核心觀點,好山好水也可以有好“價”。
安吉是著名的竹鄉,利用好豐富的竹林資源對于生態資源轉化、應對氣候變化意義重大。
北京大學教授郭懷成建議,可以逐步推進度假區竹林碳匯交易,做好碳匯收儲、經營交易、收益分配等工作,充分利用竹林資源,加強竹系列產品開發,延長竹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此外,發展多元素融合的生態農業,建設共富農業產業園,推出共享農莊、土地認種等先進運營模式,開展農產品碳標簽認證,引導低碳消費。
“依托生態旅游促進生態價值轉化,設立旅游培訓學校,提升服務接待水平,探索‘淡季培訓,旺季上崗’的運營模式,破解鄉村旅游淡旺季差異大的固有難題。”
綠色金融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抓手之一。
專家們建議,要利用好綠色金融保障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鼓勵金融機構結合度假區項目開發需要和風險等級進行金融產品創新,推出股權投資、抵押質押貸款和保險等金融創新方式。
一位專家結合度假區實際情況,提出綠色金融發展的具體實施路徑為:一方面建立“零碳學院”,形成零碳發展“專家庫”“技術庫”和“企業庫”。設立碳積分核算員、碳交易員和碳咨詢工程師等崗位,為度假區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另一方面實施“零碳合伙人”計劃,推出“兩入股三收益”模式、合伙人政策優惠補貼等,吸引大學生和本地青年投身零碳旅游度假區建設。
章村鎮夜光游步道
“度假區可以引導全民參與零碳場景打造,以期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零碳旅游度假區,探索出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零碳旅游發展模式,為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目標實現提供安吉經驗。”這既是專家們的希冀,也是安吉人共同的心聲。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