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節能協會指導、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主編的《2020-2022年度全國碳市場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11月3日舉行的第三屆碳中和博鰲大會現場發布。
《報告》發布儀式
《報告》顯示,2020-2022年,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并穩步發展,隨著我國“雙碳”工作有序推進,在全國碳市場進一步完善擴容、CCER 市場穩定起步的前提下,未來碳市場交易量、成交價都很有可能進一步增加。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杜祥琬、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中國節能協會理事長姜培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專業委員會主任潘家華為《報告》聯合作序,專家在序言中指出,“本報告對 2020-2022 年期間全國碳市場、試點地區碳市場、中國自愿減排機制等相關的各項制度、機制進行回顧,并對歐盟新推出的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進行分析,可以為行業內相關從業人員加深對中國碳市場存在的問題以及面臨的新的問題的理解。”
《報告》指出,2023 年以來,CEA 價格從 55 元/噸起步,最高漲至 74.76 元/噸,創 2021 年開市以來新高。同時,市場交易量同步放大,2023年7 —8月 CEA 交易量合計超過 1600 萬噸,相當于上半年總成交量的兩倍之多,全國碳市場日趨活躍。同時,根據第一履約期交易量測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換手率在 3%左右,而作為目前全球范圍內交易最活躍的碳市場,歐盟碳市場的換手率從初期的 4.09%提升至當前的 417%。與歐盟碳市場相比,中國全國碳市場尚處于發展初期,市場活躍程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報告》還介紹了試點地區碳市場、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和國際碳關稅的相關情況。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