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重慶市南川區人民政府印發《南川區激勵科技創新若干政策》(以下簡稱《政策》)的通知。
《政策》指出,支持區級科技創新項目。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及配套、綠色建材、新能源及新型儲能、電子信息制造及軟件信息服務、生物技術、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及特色高效農業等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實施一批科技計劃項目,每個項目給予10—100萬元的補助。
原文如下:
重慶市南川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南川區激勵科技創新若干政策的
通 知
南川府辦發〔2024〕23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南川區激勵科技創新若干政策》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南川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9月13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南川區激勵科技創新若干政策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根據《重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支持科技創新若干財政金融政策的通知》(渝府辦發〔2021〕47號)等文件,結合南川實際,制定以下政策。
一、培育壯大創新主體
(一)支持引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對首次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補助20萬元;對復審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補助10萬元。對首次通過審核成為重慶市科技型企業的,一次性補助0.5萬元。
(二)支持引育新型研發機構。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市級新型高端研發機構、市級初創型新型研發機構,按等級分別給予不超過200萬元、50萬元、20萬元補助。
(三)支持引育創新平臺。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和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臨床醫學中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科技創新基地,按等級分別給予不超過200萬元、50萬元補助。
(四)支持建設科技孵化載體。對新認定的國家級、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按等級分別給予一次性100萬元、50萬元補助。
(五)支持建設科普基地。對年度評估考核優秀和良好的科普基地予以不超過3萬元的獎勵。
二、支持提升創新能力
(六)支持加大研發投入。對有研發活動,且研發投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按不高于研發投入的0.5%給予補助,每個企業補助不超過100萬元。
(七)支持區級科技創新項目。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及配套、綠色建材、新能源及新型儲能、電子信息制造及軟件信息服務、生物技術、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及特色高效農業等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實施一批科技計劃項目,每個項目給予10—100萬元的補助。
(八)支持創新平臺高效運行。支持創新平臺提升研發和服務能力,對認定的各級創新平臺定期開展績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分類分檔給予不超過10萬元運營績效補助。
三、鼓勵轉移轉化科技成果
(九)支持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對完成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的,按不高于技術合同實際成交額的0.3%給予補助,每個登記主體年度補助不超過20萬元。
(十)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對完成科技成果登記的,給予每項500元補助,每個登記主體年度補助最高不超過2萬元。對引進或轉化科技成果實現產品化產業化的企業,根據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考核結果,給予不超過5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
(十一)支持獲得科學技術獎勵。對獲得國家、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的第一完成單位或第一完成人,按獲獎金額1:1的比例給予配套獎勵。
(十二)支持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對獲得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一、二、三等獎的企業(團隊),分別一次性獎勵30萬元、20萬元、10萬元。對獲得中國創新創業大賽(重慶賽區)一、二、三等獎的企業(團隊),分別一次性獎勵10萬元、5萬元、3萬元。
同一主體獲得同級同類型多項認定的,按就高原則只享受一項。本政策自2024年10月13日起施行,原《重慶市南川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財政金融人才政策的通知》(南川府辦發〔2021〕10號)同時廢止。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