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4月22日電(記者 陳靜)PVC管和舊水桶重新組合變為時尚打擊樂器,22日,青年藝術家們用這樣的打擊樂器開展即興表演,向人們傳達著“無廢”理念以及他們對森林、自然和地球的關愛之情。
正值世界地球日,一場以“‘碳尋’城市脈動”為主題的環境可持續展覽當日在上海復興公園開幕。“‘碳尋’城市脈動環境可持續展”,從生物多樣性助力碳中和、減塑和水體保護等角度,勾勒出一根綠色線條,探尋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能性,旨在通過藝術的力量,引導公眾關注氣候變化,積極參與環保行動,共同守護地球家園。
一場以“‘碳尋’城市脈動”為主題的環境可持續展覽當日在上海復興公園開幕。(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據悉,展覽以城市生活與自然環境為脈絡,展示城市綠色發展的多個切面,多件復合型裝置巧妙地運用科學與藝術的力量調動觀眾視覺、嗅覺、聽覺等多感官沉浸體驗,引導公眾深入思考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問題。與“碳尋”主題相呼應,展覽在公園中靈活運用了多種形式的科普標牌,展示草地、灌木、闊葉林等不同植被在碳循環和維護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小程序的互動引導,展覽主辦方鼓勵民眾踏上“碳尋”之旅,親身參與環保行動,如減少塑料制品使用、垃圾分類、節能減排等。
對于青少年學生,“碳尋”公益項目構建的沉浸式環保教育空間,有助于帶領他們跳出傳統課堂的限制,將環保知識以更生動、更具體的情景和場景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展覽以城市生活與自然環境為脈絡,展示城市綠色發展的多個切面,多件復合型裝置巧妙地運用科學與藝術的力量調動觀眾視覺、嗅覺、聽覺等多感官沉浸體驗。(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為期4個月的展覽期間,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生態環境局、上海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等多家單位聯合支持開展一系列豐富的公共教育活動,邀請專家學者分享綠色發展的最新理念和實踐經驗,提升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的綠色素養,鼓勵他們走進生態公園、參觀環境可持續展,在實景實境實地開展自然考察與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環保創想和公益主張。
同日,2024海灣低碳發展促進大會舉行,來自上海“雙碳”領域的專家、企業界人士等共同探索綠色低碳發展的模式樣板。在2024海灣低碳發展促進大會召開之際,大會組委會組建了專家智庫。智庫專家橫跨多領域多專業,有利于促進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交叉融合,形成多學科協同創新的強大合力。
智庫專家之一,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理工大學金融大數據研究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麥勇教授表示,智庫匯集了在環境科學、碳金融、綠色低碳技術和城市生態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將促進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交叉融合,形成多學科協同創新的強大合力;來自相關行業的企業家和領軍人物,將帶來商業經驗和技術創新視角。
據了解,智庫專家聚焦于數字碳中和、碳資產管理、碳普惠技術三類熱點研究問題,為打造奉賢區海灣鎮低碳實踐區提供智力支持。麥勇指出,在數字碳中和方面,智庫專家們建立全方位的碳排放數據監測體系,了解海灣鎮各領域的碳排放情況,制定相應的減排策略;同時采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能源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細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碳資產管理方面,智庫專家們將定期對海灣鎮的碳資產進行評估和監測,分析碳排放源和碳匯的變化趨勢。以此協助海灣企業開發信用碳資產并管理。
據悉,海灣鎮位于上海奉賢區的東南部,2005年9月16日,由原星火、燎原、五四3個國營農場實行屬地化管理后合并而成。海灣鎮自然海岸線綿延25公里,濕地、灘涂資源豐富,占地16000畝的4A級景區海灣國家森林公園是上海最大的“城市綠肺”之一。近年來,海灣鎮全面盤活鎮域內空間資源、產業資源和生態資源,從城市基礎設施優化、區域特色產業提升和生態資源優勢強化等方面,積極探索綠色發展的特色道路。
當日論壇上,記者了解到,今后,海灣鎮將打造集綠色低碳產業園、雙碳人才教育基地、綠色低碳展示館于一體的海灣綠色低碳發展實踐中心。海灣鎮將聚焦“綠色能源、綠色投資、雙碳服務、低碳文旅”四大板塊引入龍頭實體,帶動綠色低碳產業鏈集聚,形成“1+4+N”總體綠色低碳產業布局;通過引入金融服務、減碳服務、便民服務等,海灣鎮將為民眾節能減碳行為賦予價值。
海灣鎮綠色低碳發展實踐中心及生態合作聯盟當日啟動。海灣鎮方面希望通過打造集雙碳人才教育、低碳產業發展、綠色低碳展示、能碳監測平臺于一體的海灣綠色低碳發展實踐中心,建立生態合作聯盟,來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專業企業在資源、技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海灣鎮黨委書記盛群華指出:海灣鎮始終以綠色低碳為特色,持續走“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發展之路。未來,海灣鎮將更好盤活鎮域內空間資源、產業資源和生態資源。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