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隨著操作人員按動鼠標,黃岡虛擬電廠正式投入使用。
該電廠以物聯網技術為基礎,通過信息通信和智能控制,整合可控負荷、分布式電源和儲能,不但能節約電費,還能靈活匹配日益增長的新能源發電,對區域強化電力保供,節能降碳,推動清潔能源轉型意義重大。
黃岡是全省新能源應用大市,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60%。2023年,僅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就達142萬千瓦,居全省首位。但受天氣因素影響,風光發電不穩定。日益彈性的電能供應和日益多元化的用電需求,對電力調度提出挑戰,虛擬電廠建設正當其時。
國網黃岡供電公司新興產業公司副總經理孫彬介紹,黃岡虛擬電廠已接入工業企業、商業綜合體、公共機構、基站、充電樁、路燈及景觀燈、智慧配電網等12類場景,在全省場景數量最多。通過安裝柔性控制設備,智能調節用電負荷,為電力供應迎峰過谷提供靈活支撐。
目前,黃岡虛擬電廠可調節能力達到12.86萬千瓦,是黃岡2022年最大需求響應負荷的三分之一,相當于投資6億建成一個12萬千瓦發電能力的發電廠。每運行100小時,相當于發電1286萬千瓦時,可節約標煤5100噸,減排二氧化碳1.28萬噸。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