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國務院總理李強邀請,德國總理朔爾茨4月14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4月1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抵達重慶,展開訪華之旅。這是朔爾茨自就任總理以來第二次訪華,也是今年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領導人。此次朔爾茨攜環境、農業、交通3名內閣部長作為代表團成員一同訪華,此外,由西門子、寶馬、奔馳、蒂森克虜伯等重量級企業的相關負責人組成的經濟代表團也隨同訪華。
14日當天,朔爾茨首站便參觀了德國汽車供應商博世位于重慶的氫燃料電池廠,以此開啟為期3天的中國行。
在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朔爾茨參觀了該企業研發生產的氫動力產品及氫燃料電池解決方案,并認真聽取了現場工作人員的介紹。其間,朔爾茨還饒有興致地體驗了氫動力模塊的裝配,并向一旁的工作人員豎起大拇指。朔爾茨表示,博世在技術方面取得的進展以及工廠建設的速度,都讓人感到欣喜。
公開信息顯示,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德國博世集團與慶鈴汽車集團于2021年3月合資成立了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8億元人民幣,現有員工224人。
目前,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先后實現75千瓦到190千瓦的氫動力模塊量產應用,300千瓦的產品年內有望小批量生產,其氫動力總成產品出貨量達1000多臺,位居國內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13日至1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四川、重慶調研時,也到訪過博世氫動力系統(重慶)有限公司。這使得該公司先后被中德兩國總理關注和考察,而氫能也成為此次朔爾茨訪華中中德合作的首個重點項目。
中德在經濟領域有著廣泛深入的合作,在新能源領域和綠色轉型方向更是合作緊密。
此次隨訪的蒂森克虜伯首席執行官米格爾·洛佩茲近日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蒂森克虜伯將綠色轉型視為最重要的戰略之一,“2022年,我們已經與多家央企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希望在未來共同推動綠色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合作”。
據新華社的報道,蒂森克虜伯已與多家中國企業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共同努力推動未來氫產業鏈的合作。
根據中國經濟觀察網的報道,蒂森克虜伯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高巖認為,通過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共同努力, 蒂森克虜伯攜手與中國能源、工業領域的領軍企業形成綠色發展“共同體”,共同引領并推動能源和工業的高質量發展。
而以水電作為其核心業務之一的福伊特,也在中國的綠色轉型進程中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據福伊特中國地區官網“福伊特在中國”介紹,福伊特為中國前十大水電站中的八座電站提供了水輪機/發電機組。截至目前,福伊特向中國55個水電站提供了200臺機組,總裝機容量超過66000MW。而水電將為中國達成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4月15日,德國總理朔爾茨離開重慶,來到他此次中國之行的第二站——上海。他將在上海會見外貿商會代表,與同濟大學學生舉行討論會,并參觀德國企業科思創(Covestro)的創新中心。
德國材料制造商科思創致力于綠色和可持續技術,是全球領先的制造商之一。據悉,該企業的亞太區創新中心在風機葉片、5G應用、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材料研發,以及防火阻燃聚碳酸酯、消費后再生塑料的開發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例如:科思創已與中國風機制造商成功研發全球首支64.2米全聚氨酯樹脂風機葉片,實現了創新原材料在大型風機葉片應用領域的重大突破,滿足風電行業對新一代更長、更強韌葉片的需求。
此外,科思創則在光伏領域也正與中國企業協同創新、合作共贏。據經濟觀察網和中國能源網報道,去年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科思創與五家中國光伏行業產業鏈頭部企業和科研院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光伏產業鏈可持續發展創新平臺。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指出,此次朔爾茨在西方強調對華“去風險”的背景下訪華,代表團的陣容也很龐大,說明非常重視和中國的務實的合作,也釋放了一個信號,即德國希望繼續和中國保持該有的合作,并開拓合作領域。
鄭春榮表示,朔爾茨來上海訪問說明了上海對于中德經貿投資的重要性,考慮到科斯創在綠色、環保、可持續方面的領先地位,中德在可持續和綠色技術方面的發展潛力也值得關注,總體而言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綜合自:中國新聞網、新華社、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