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3月19日訊(編輯 牛占林)當地時間周二,聯合國旗下機構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報告稱,2023年,全球多項氣候變化指標均創下新紀錄,其中海水升溫、海冰面積和冰川消融值得特別關注。
聯合國氣象機構在其《2023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中指出,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全球近地表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45攝氏度。
WMO表示,海洋溫度也達到了65年來的最高水平,超過90%的海洋在這一年中經歷了熱浪,這損害了生態系統和食物系統。此外,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地表溫度、海洋熱量和酸化、海平面上升等指標,也都打破了紀錄。
今年1月份上任的WMO秘書長塞萊斯特·索洛表示:“我們正在向全世界發出紅色警報。我們在2023年看到的情況,尤其是前所未有的海水升溫、海冰面積和冰川消融,尤其令人擔憂。”
化石燃料燃燒導致的氣候變化,加上厄爾尼諾氣候模式的出現,使全球氣溫在2023年創下了歷史新高。科學家警告說,2024年的情況可能會更加糟糕,因為厄爾尼諾現象會在今年頭幾個月加劇氣溫上升。
周二的報告顯示,南極海冰面積大幅下降,峰值水平比之前的記錄低了100萬平方公里,大約相當于埃及的國土面積。
報告稱,2023年底,海洋熱量集中在北大西洋,氣溫比平均水平高出3攝氏度。海洋溫度升高會影響脆弱的海洋生態系統,許多魚類從這一地區向北逃去尋求更涼爽的地區。
此外,熱浪、洪水、干旱、野火和迅速增強的熱帶氣旋造成的災害致使數百萬人的日常生活陷入困境,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索洛聲稱:“我們從未如此接近《巴黎協定》設定的1.5攝氏度的目標,氣候危機是人類面臨的決定性挑戰。”
索洛呼吁加強全球氣候災害預警系統,她說她希望這份報告能提高人們對氣候行動緊迫性的認識。
在WMO這份報告發布前不久,歐洲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表示,全球全年平均氣溫首次上升超過了1.5攝氏度。
不過,歐盟氣候監測機構發布的數據并不代表違反了《巴黎協定》,該氣候協議的目標為:與工業化前的水平相比,將全球變暖限制在遠低于2攝氏度,最好是1.5攝氏度。
盡管如此,科學家們還是一再強調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迫切需要,以避免氣候危機的最壞情況。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周二表示:“地球發出了求救信號。最新的氣候狀況報告顯示,地球正處于崩潰的邊緣,化石燃料污染正在使氣候的混亂程度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所有主要指標都在拉響警報。”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