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現代牧業聯合中國農業大學發布中國畜牧業首份《中國奶業低碳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對奶業排放現狀與發展目標進行了系統總結與梳理,并從現有的技術層面闡述了奶業減排的措施與前沿研究,旨在為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及行業從業者提供參考,表明奶業對踐行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態度和決心。
在全球綠色低碳轉型加快之際,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白皮書》顯示,農業系統約占全球范圍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30%,其中畜牧業占排放的14.5%,與交通及制造業的占比相當。針對我國奶牛養殖業低碳發展,《白皮書》建議建立統一碳核算體系,考慮將牧場或乳企收入與可持續發展的表現掛鉤,引導企業制定低碳目標。
在《白皮書》統計的38個大型牧場樣本中,平均生產每公斤標準奶的碳排放量為0.66千克二氧化碳當量,其中腸道發酵環節貢獻率為75%,能源使用環節排放強度占總量的18%,糞便管理環節占總量的7%。小型牧場樣本平均生產每公斤標準奶的碳排放量為0.84千克二氧化碳當量,上述三個環節的排放強度占比分別是59%、16%、25%。
《白皮書》指出,目前我國奶業低碳發展的主要策略包括提高能效和采用清潔能源、優化奶牛飼養管理和喂養策略、廢棄物的管理和資源化利用、低碳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等。碳核算的國際標準和方法雖已形成,但可供中國企業參考且適用于中國乳業、被中國乳企廣泛認可的核算標準仍然缺位;養殖端減排帶來的效益仍不明確,導致動力不足;大多數企業對氣候變化及碳減排的必要性沒有清晰認知,僅有少數大規模甚至全球性企業制定減排目標和行動計劃。
《白皮書》建議統一碳核算體系,開發適合中國實際生產情況的核算體系或排放因子;考慮建立和完善獎懲制度,將牧場或乳企的收入與可持續發展表現掛鉤,對參與或開展碳減排行動的企業進行獎勵,對未履行承諾的企業進行追責和懲罰。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