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系的現代汽車,在2022年整個現代集團的產銷量,悄無聲息地攀登到了世界前三領獎臺!那么2023年如何呢?最近,現代汽車公司公布了現代第三季度財報。從數據上看,現代第三季度營業利潤獲得歷史新高,另外第三季度其電動化車型全球銷量至近16.9萬輛,同比增長33.3%,在歐洲其純電車銷售近3萬臺。
所以現代汽車,可能是中國汽車出海以及全球布局值得學習的對象,也是中國電車出海強勁對手,值得研究和學習,所以本文基于現代汽車2023年Q3財報分享以下內容:
財務表現:歷史利潤新高
中國困境:預期偏差與全球布局
電車博弈:眾企緩手,現代加注
歐洲市場:中國電車出海的最強對手
希望給中國汽車出海以及運營和全球布局帶來一些信息。
財務表現:歷史利潤新高
現代汽車的第三季度財務數據表現如下:
全球銷量為1,045,510 輛,同比增長2.0%。
營收達到41 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279億元人民幣,以下的財務數據,均按發布當天的匯率折算),同比增長8.7%。
營業利潤為3.82萬億韓元(約合21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到146.3%;營業利潤率達9.3%。
凈利潤為3.3萬億韓元(約合18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4%。這超過LSEG SmartEstimate預期的2.9萬億韓元。
電動化車型銷量至近16.9萬輛,同比增長33.3%。
在數據上,這個表現無疑是亮眼的。其中,銷量的增長主要得益于現代產品矩陣中部分產品的良好表現。該公司財務和會計執行副總裁 Seo Gang-hyun 在周四的電話會議上表示:“銷量增長得益于優質 Genesis 汽車和 Ioniq 電動汽車銷量(主要是loniq5、6)的增長。”
營業利潤、凈利潤分別有著驚人的同比146%、133%的增長。仔細觀察報表,銷售、一般和管理費用同比下降20.1%,去年第三季度“Theta 2發動機缺陷”導致的召回成本(13,602億韓元)被反映在財務報表中,這是現代營業利潤表現優異的重要原因,但即使排除這一點,也顯示了同比31%的增長。除了第三季度以來有益的匯率,市場對利潤率較高的汽油SUV的大需求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現代公司的收益。
總之,第三季度的現代公司可以說給投資人和廣大消費者交上了一份不錯的答卷。作為季度財報,描繪現狀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但下面,我們將管中窺豹,去從財報中明確現代公司是如何在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擘畫未來。
中國困境 :預期偏差與全球布局
事實上,雖然整體數據表現良好,現代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確實遭逢了不小的困境。2023年第三季度,現代在中國銷售量約為56000輛,同比去年下降了33.8%,在中國可謂是跌跌不休。
這種表現并不是現代公司所預期看到的。在2022年年終總結時,現代汽車規劃了其2023年的銷量的增長,其中,他們預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將在2023年同比增長20.5%,這也是現代在地區市場中給出的最高預期。可以想見,現代公司依舊對中國市場,這個在世界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的市場,是抱有一定期待的。可惜的是,事與愿違。
在展示全球銷量(Global Sales)的可視化模塊上,現代將其銷售表現分為兩塊:包含中國市場與不包含中國市場。可以看到,不包含中國市場數據時現代的銷量,其同比增長達到了5.2%,比含中國市場的同類數值整整高了3.2個百分點。
這意味著什么呢?
1963年,伯納德·科恩(Bernard Cohen)曾說過“在多數時間,報界在告訴它的讀者該怎樣想時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訴它的讀者該想些什么時,卻是驚人的成功。”后來,這句話成為了傳播學經典的“議程設置”理論最有力的表述之一。
在議程設置理論中,信息的發布者不僅僅發布了信息,還會為其讀者設定好其關注信息的角度。
而在這種論述下,現代的這一舉動其實是向關注這份財報的投資者和消費者設置了一個議程,即現代公司在向社會強調它所遭逢的中國市場的困境。
作為一個跨國車企,現代汽車需要進行全球市場的布局,對中國困境的強調,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其市場布局策略的轉向。從財報上看,現代公司銷往海外(包括北美地區、歐洲和印度)的車輛銷量都有所增長。在Q3財報發布后不久的一次電話會議上,該公司財務和會計執行副總裁 Seo Gang-hyun表示,“將通過在美國市場新推出的Santa Fe(中型SUV)來更大幅度地提高銷量”。
電車博弈:眾企緩手,現代加注
電動車業務是未來汽車發展前景之一,各大車企也早已入局。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增長強勁,但由于需求受到高利率的打擊,增長低于汽車制造商們的預期。對于跨國車企而言,燃油車業務的利潤目前遠遠大于電動車業務,絕大部分公司的電動車業務目前仍然在為了盈虧平衡而努力。
如我們之前文章《2023的歲末-歐美電動車失速,中國電車出海困局》,講到許多公司紛紛放緩了對電動汽車的布局。不過,在這種局面下,現代汽車表示,不會推遲推出新電動汽車的計劃,并對今年的持續增長前景持樂觀態度。現代汽車執行副總裁Seo Gang Hyun在面向分析師的第三季度財報發布會上表示,“我們不打算因為短期內可能遇到的障礙而大幅削減電動汽車的產量或產品線,因為我們相信,從長遠來看,電動汽車的銷量將會實現增長。”這與現代的競爭對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現代曾致力于成為世界前三大電車品牌之一,目前看來,它們正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現代汽車將通過推出更多電動車型,包括IONIQ 6、IONIQ 5、Kona EV、GV60、Electrified G80和Electrified GV70等以形成完整的產品矩陣。而在明年, Ioniq 7 SUV也將被推出。現在,現代汽車的電車已經在美國打開了局面。美國權威雜志《汽車新聞》于今年10月12日表示,現代汽車集團在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占有率已位居第二。在未來,現代將繼續鞏固這一位置,已計劃在佐治亞州投資 50 億美元電動汽車專用工廠。
歐洲市場:中國電車出海的最強對手
眾企緩手雖然是當今許多西方跨國車企的共識,但似乎與現代同在亞洲的中國車企來說,這并不成立。
近年來,中國汽車在電車出海市場勢頭強勁。根據有關報告(霞光智庫),2018至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年復合增長率為46.6%,2022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已突破100萬輛,其中,純電汽車占據絕對多數。2023年,比亞迪和長城汽車以及造車新勢力華人運通和小鵬汽車都在歐洲發布了全新純電車型。對于中國車企而言,作為世界第二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歐洲市場是國產車出海的極好的突破口。
2023年1-8月歐洲新能源汽車(純電動車、插混車和混動車)銷量中,純電動車同比增長53.6%達128.5萬輛,插混車同比增長4.5%達62.9萬輛,混動車同比增長27.9%達218.4萬輛。同期新車銷量達851.7萬輛,其中純電動車占比15.1%,同比增長2.2個百分點。純電動車漲勢喜人,但歐洲市場新能源汽車2023前三季度整體市占率卻相比2022全年的23%有所下降,為22.6%。結合上述數據,2023年歐陸新能源汽車銷量總體跟著乘用車大盤上升,而由于各個國家電動汽車購置補貼范圍逐漸縮小為零排放汽車,且歐盟推出的2035禁售燃油車計劃將插混車也包含在內,歐洲新能源汽車產業結構更多地向純電汽車調整,總體而言,歐洲2023電車市場總體上平穩且內藏機遇。
但現代汽車對于電車的布局堅持長期主義。為響應歐洲政策,現代汽車計劃將在2035在歐洲禁售燃油車,歐洲也將成為現代第一個禁售燃油車的市場,這展現了現代汽車的決心。目前,2023年前三季度,現代汽車在歐洲市場的電車出口同比增長7.5%。其中現代汽車的新能源在第三季度銷售57000臺,其中純電汽車銷售24633臺,月銷達8000臺,主要為 Ioniq 5 和 Kona Electric 。
要知道去年現代汽車的電動汽車銷量在全球汽車制造集團中排名第四,中國車企在歐洲,2-3萬歐的電動車型會面對現代的Kona Electric還有Ioniq;4-5萬美金的電動車型會面對Ioniq 5,6的競爭。
可以想見,在未來,中國車企與現代汽車將在歐洲市場展開一輪輪新的電車博弈。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