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明年春天就好了。”
2023年進入倒計時,蟄伏過冬成為眾多光伏行業從業者的心聲。
產能過剩的話題上半年被行業大佬提出后,在隨后幾個月迅速成為共識與現實。資本率先感知市場寒意,多家光伏企業IPO與募資計劃終止。光伏組件開標價格跌破1元/瓦不再鮮見,產能出清已然開啟。“投產之日即是虧損之時”,據貝殼財經記者了解,不少企業面對供過于求的市場選擇減產降低開工率,或是縮減擬投建產線規模。
長期的確定性與短期的不確定性如何調和?在12月中旬舉辦的2023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多位光伏領域企業家提出,產業健康發展需要資本理性支持,光伏要在未來承擔起“主力電源”責任,仍需重視并網消納問題。
有“光伏教父”之稱、現任上邁新能源董事長的施正榮在會上表示,自己總體對于光伏依然非常樂觀,“相信產業機會還是很多的,大家不必轉行”。
光伏制造端產量再創新高 仍面臨國際貿易與資本收緊等挑戰
僅從數據來看,光伏行業依然維持著高增長的勢頭。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2023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介紹,2023年1-10月我國光伏制造端(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同比增長均超過70%,創歷史新高;我國光伏制造端產值超過1.3萬億元,同比創歷史新高。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142.56GW,同比增長145%,創歷史新高,全國新增發電裝機一半以上來自光伏發電。
他同時提到,預計2023年,全球太陽能投資將達到3820億美元,而石油投資將達到3710億美元,這意味著太陽能投資或將在歷史上首次超過石油。
分布式與集中式各占半壁江山的態勢明顯。據王勃華介紹,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光伏應用市場裝機類型中集中式為61.79GW,占比47.9%,同比增長257.8%;分布式為67.14GW,占比52.1%,同比增長90.0%。
超過5000GW——這是王勃華給出的到2030年全球光伏裝機容量的預測。
海外市場重要地位不減。2023年前十個月,我國光伏產品(硅片、電池、組件)出口額約430億美元,同比下降2.4%。王勃華表示,今年光伏產品出口呈現“量增價減”的態勢。受產品價格快速下降的影響,出口額增速有所下降,而出口市場更加趨于多元化。相較去年同期,前三大出口市場份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組件出口市場更趨于多元化,前十大市場以外的區域份額增加明顯。
挑戰同樣存在。從2月開始,光伏組件價格一路走低。10月起,多家企業光伏組件開標價格單瓦最低值跌破1元。此外,金融政策階段性收緊,導致部分光伏企業上市或募資受到影響。王勃華表示,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新上市光伏相關企業達15家,2023年截至目前僅為5家。
而國際貿易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王勃華提到了來自歐盟、美國、印度與土耳其的貿易限制。他認為,我國光伏企業出海已成趨勢,一方面應堅持“以我為主”,出海自主權、進程主導權均由中國企業掌握,另一方面秉承“對我有利”,受市場內生需求與制造業激勵/貿易壁壘政策共同驅動。
業界呼吁資本理性支持,光伏成為主力電源仍需重視電網消納
“光伏產品的成本已經夠低了,不要再進一步降低了。再降不僅自己沒錢賺,也未必會給電力系統帶來更多回報?!鄙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在光伏行業年度大會表示,要實現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提出的將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增至三倍的目標,瓶頸不在于光伏產品的制造,而在于電力系統后端的發儲配送等環節目前尚不能適應間歇性發電的風光大規模上網。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建議大型國有能源企業不要再采取低價中標的招投標方式。他提出,海外占了光伏全球市場的60%,但很少看到海外的能源企業采取低價中標的方式,建議行業協會與商會組織光伏企業開展自查自糾,避免陷入虧損的價格戰。
高紀凡表示,希望金融機構理解行業現狀,理性支持行業發展,同時避免因部分跨界企業產生資金問題而對整個行業一刀切,造成行業忽冷忽熱。
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同樣表示,非市場化資源配置造成了當下的階段性產能過剩,金融力量疊加地方政府支持加速了產業的擴產速度,“花錢的人花的不是自己的錢”是光伏產能過快擴張的本質,而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
貝殼財經記者關注到,今年光伏產業鏈降價推動了需求高增,而消納問題亦隨之浮現。
第三方機構InfoLink指出,雖組件出貨快速增加,今年在部分海外市場如歐洲、巴西等卻出現嚴重庫存堆積問題,顯示雖價格下降對光伏項目投報率有利,但因安裝人力不足、政策變動、項目規劃需要時間等因素,實際裝機需求的成長速度不及產出的增加速度。
“產業鏈價格下降的紅利在一定程度上并未有效地轉化為項目投資的收益?!?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表示,隨著電改的逐步深入和新政策的相繼出臺,光伏發電收益不確定性在提升。
InfoLink提出,對于光伏需求增長的另一重限制來自電網的承載能力,隨著裝機快速增長,各地電網的接入能力開始受到考驗。隨著電網接入問題浮現,目前中國各省已陸續推出相關政策并開始對電網乘載力作出評估,但短期措施仍僅限于暫停分布式發電項目接入、強制配儲等方案,長期而言仍需提高對電網的投資,以增加電網容量及強化調節能力為主,才能確保分布式光伏的穩定增長。
正泰新能董事長陸川表示,希望“十五五”期間,智能微網、虛擬電廠等一系列電網業務的發展帶動分布式電源點進行分布式消納,并帶動分布式電網的匹配發展,為整個行業打開發展的天花板。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