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推進,大量分布式電源接入配電網,有源配電網成為常態。分布式光伏受到政策鼓勵逐步成為有源配電網中堅,大規模、高密度、多點式的接入特征給配電網安全帶來重大隱患,運行控制難度急劇增加。為消除大規模分布式光伏高密度多點式接入配電網的隱患,東北電力大學、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杭州電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嘉興供電公司、杭州市電力設計有限公司余杭分公司等單位歷時5年協同攻關,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等科技項目為依托,解決了大規模分布式光伏接入下有源配電網絡運行態勢察覺與監測、評估與溯源、控制與優化等系列關鍵問題。該技術榮獲2023年度吉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圖1 有源配電網態勢識別: (a)分布式電源接入前后故障電流對比;(b)配電網拓撲結構智能實時識別
圖2 有源配電網態勢分析: (a)有源配電網運行狀態非完全測控方法;(b)配電網設備故障識別效果
圖3 有源配電網運行控制: (a)基于用戶主動參與的有源配電網運行;(b)重點保電區域故障識別、隔離與轉供;(c)應變式電能質量綜合治理裝置
團隊創新了有源配電網絡運行態勢察覺與監測技術,解決了有源配電網數據采集體系不規范和實時交互性差的問題;突破了有源配電網絡運行態勢分析與故障溯源技術,解決了有源配電網拓撲結構智能識別差、故障辨識難、溯源能力低的問題;完善了有源配用電網絡的智能控制與優化技術,解決了有源配電網可靠性差、電能質量隱患多的問題。目前,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27項、實用新型專利28項,發表高水平論文43篇,牽頭引領制定國家標準1部。項目已累積創造經濟效益30億元,利潤超13億元。成果的廣泛應用不僅消除了大規模分布式光伏接入配電網的隱患,在吉林省、浙江省電網實現了大規模應用,提升電網安全運行水平,解決了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的關鍵問題,加速了“雙碳”推進,而且實現了對12家企業的技術輸出,帶動了行業的技術進步。目前,項目已形成示范工程溢出效應,助力建成中國第一個城市能源互聯網工程,在重大活動中保供電成效突出。
配電網運行態勢的有效感知和精準控制是電網安全運行的關鍵。項目提升電網安全運行水平,解決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的關鍵問題,加速了“雙碳”推進。該項目第一完成人崔金棟教授介紹說,成果在吉林、浙江等省份的廣泛應用,一方面實現了大規模分布式光伏下有源配電網故障的自動識別、靈活組網、無縫轉供,降低了大規模分布式光伏接入的故障率,切實推進了“雙碳”目標;另一方面,成果創新了配電網運維工作模式,促進了電網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雙碳”與“數字化”的相融共促。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