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成為世界第一限制電動汽車的國家
據德國媒體報A道,瑞士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限制使用電動汽車的國家。
瑞士正在制定一項計劃草案,禁止在今年冬天電力短缺時使用電動汽車,除非是“絕對必要的出行”。 “除非必要,否則電動汽車不應上路。”
瑞士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給當地電網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此前,瑞士聯邦電力委員會就冬季供電風險發(fā)出警告,必要時甚至會“關閉”充電樁。
說不定滿街的電動車一夜之間變成了雕塑?
目前,瑞士擁有11萬輛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用電量約占瑞士總用電量的0.4%,但由于充電時的最大值較高,成為用電高峰關注的焦點之一。
據了解,目前向瑞士、德國等歐洲國家出口電動車的品牌有大眾、寶馬、特斯拉,國產電動車有蔚來、小鵬、天狼星、極星、紅旗、愛馳、比亞迪、名爵等。 這些業(yè)務的當地售價和銷量可能會相應受到影響。
面對功率限制和峰值切換充電,快充、過充、電池更換和便捷的能量補充方式都應該打折扣。
為何德國媒體最先曝光了這一消息?
由于瑞士處于冬季,大部分電力供應來自德國和法國。法國今年減少核能,德國采用天然氣能源,這兩個國家都不富裕。
據了解,瑞士多山多湖,并不是一個能源小國。相反,依靠阿爾卑斯山腹地的數百座水電站,瑞士可以輕松滿足夏季的用電需求。
但在冬季,當能源需求飆升、河流水位下降和水力發(fā)電下降時,瑞士電力用完了。
“我們將無法從德國進口電力,德國人將無法提供 10% 的份額,”西瑞士高級專業(yè)研究所教授斯蒂芬·熱努 (Stephane Genou) 表示。另一個問題是在法國這邊,該國近一半的核電站已經關閉。
法國電網運營商已經開始制定具體的停電計劃,停電地區(qū)將分布在法國全境,每家每戶每天最多停電兩小時,每天只有一次停電。瑞士是不用盼望德國法國的幫助了。
電動車受限中國也不陌生。
瑞士供電不足,導致電動車直接趴窩,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
今年夏天,四川、重慶等地區(qū)遭遇了60年一遇的高溫干旱,導致缺水缺電,該地區(qū)的電動車車主也陷入了沒電的尷尬境地。
在汽車企業(yè)層面,吉利、寧德時代等企業(yè)的四川工廠,以及長安汽車在重慶的工廠,均受到停電影響而停產。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大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xù)七年位居世界第一。
此次在瑞士曝光的電動汽車用電危機,也是對中國的一個警示,在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需要為電網做好充分的準備。
駕駛電動汽車需要額外費用
瑞士“電動車禁令”一出,有外媒聯系德國交通部和經濟部詢問德國是否會實施類似的電動車禁令,目前還在等待答復。
事實上,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制造國德國已經在討論對電動汽車征收額外費用。
以充電為例,如果充電膨脹發(fā)生得比電網膨脹快,那么“電網支撐必須充電”。另外,不一定可以在駕駛員需要時進行,而是只能在有足夠電力時進行。
日本汽車界老大哥豐田汽車公司社長豐田章男也炮轟“電動車實驗過度”。 2020 年 12 月,他說:“如果所有汽車都用電,日本將在夏季出現電力短缺。”
但在2022年,豐田也曝光了一款新車,展開電動化反攻。打響電動反擊戰(zhàn),在純電這條賽道上,豐田雖然到得遲,但終究還是罵罵咧咧,帶著bZ4X登場了。
2022年,似乎所有的運氣都留給了新能源汽車。
在整個汽車市場銷量增速幾近停滯的狀態(tài)下,2022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422萬輛,同比增長66.3%。市場全面拓展。
電動汽車有點勢不可擋,盡管有各種缺點。我們常說電動車的對手是燃油車,電動車最大的問題是冬天續(xù)航下滑,是補能,卻萬萬沒想到,要打敗電動車,只要限電就夠了。
2023年,希望中國電動車不再為電源煩惱,充電自由。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chuàng),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