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綠意盎然、萬物并秀。在磁湖之畔,湖北省首家地市級虛擬電廠——黃石磁湖電廠市場化交易運營正式啟動,標志著黃石能源業態邁入全新階段。
新質生產力的“新引擎”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虛擬電廠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正為電力行業帶來新的活力。
“本質上我們是搭建了一個聚合能源的平臺。”國網黃石供電公司營銷運營中心負荷管理室主任王婷介紹,和傳統電廠不同,磁湖電廠自身沒有發電功能,而是將電網中大量散落的、可調節的電力資源整合起來,通過先進的調度控制技術來進行削峰填谷,“從字面意義來說,虛擬電廠意味著不存在實體的電廠,但卻發揮著電廠的作用。”
磁湖電廠是湖北省內首家參與電力市場實體化運營的虛擬電廠。目前已接入用戶57戶,聚合資源22.6萬千瓦,資源涵蓋可中斷負荷、充電站、分布式光伏、儲能等4類資源,達黃石最大負荷的7.5%。根據測算,相當于投產2座110千伏變電站,可為政府節省土地資源和管廊投資約8.5億元,能夠更有效的落實“雙碳”戰略要求,保障清潔能源出力更加智能穩定。以同等容量煤電機組1/7的投資成本,預計可每年減少區域碳排放4萬噸,增加綠電消納28萬千瓦時,社會效益顯著,具有創新性,走在全省前列。
清潔能源的“穩定器”
“我們在陽新準備立項建設的6兆瓦風電、8.5兆瓦光伏、以及2MW/4兆瓦時的儲能電站項目本月底計劃開始動工,后期也可作為優質的負荷調節資源,參與虛擬電廠調配。”媧石水泥負責人表示。
2023年10月,媧石水泥與國網黃石供電公司簽署框架合作協議,并在日前削峰、填谷交易方面達成合作意向,是全市首批完成簽約的企業之一。今年的5月1日—9日,該企業全程通過磁湖電廠參與湖北省首次虛擬電廠填谷輔助服務,結合自身生產工藝特性和設備特點,通過調整檢修時間、調控水泥磨、煤磨、石灰石破碎機順序開停等方式,使公司具備一定的負荷調節能力。在邀約時段內,最大有效響應負荷達1.6萬kW。
“磁湖電廠的建設能夠更有效地落實‘雙碳’戰略要求,提供更準確的能源使用數據和靈活的運營模式,賦予局部電網更靈活的應對策略,提高電網穩定性和可靠性。”國網黃石供電公司總經理李濤表示,用戶參與電力市場交易能夠獲得額外收益,加速企業成本降低。
降本增效的“助推器”
“用戶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可獲得額外收益,加速企業成本降低。預計磁湖電廠全年全量交易額將突破千萬元大關。”國網黃石供電公司營銷部負責人劉琪介紹道。
隨著更多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及儲能資源接入電網,虛擬電廠以虛擬化的“電廠”參與電力市場也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除了大冶特鋼、媧石水泥這樣的企業,大中型商業負荷資源也是虛擬電廠挖掘利用的重點。去年夏天,團城山萬達廣場接到磁湖電廠邀約后,在確保室內體感無差別情況下,將冷機溫度往上調節了2℃,負荷減少了414千瓦,不僅用電成本降低了,還能得到一定收益。
為有效實現可調資源與黃石磁湖虛擬電廠的有效銜接,黃石供電公司分類施策:在工業用戶中,對可中斷負荷設備安裝了分路監測控制裝置;在大型商業用戶中,對空調機組加裝柔性負荷調控設備;同時,還對5G基站不間斷電源安裝控制裝置。
通過提高電力資源配置能力和靈活選用運營模式,黃石磁湖電廠將接入省級虛擬電廠平臺,參與武漢都市圈城市甚至全省電力資源調控。預計每年可減少區域碳排放4萬噸,增加綠電消納28萬千瓦時,全年全量交易額將突破千萬元大關。
以“綠”賦能,產業“煥”新。在數字能源的時代與雙碳背景的驅動下,磁湖電廠催生出黃石能源領域的新質生產力,共同為黃石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作出積極貢獻。(聶倩穎、黃興平)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