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準格爾旗融媒體中心”消息顯示,3月29日,準格爾旗舉行庫布齊沙漠基地鄂爾多斯新能源項目120萬千瓦風電項目(二期暖水60萬千瓦風電項目)開工儀式。
庫布齊沙漠基地鄂爾多斯新能源項目120萬千瓦風電項目(二期暖水60萬千瓦風電項目)由北方魏家峁(鄂爾多斯)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實施,總投資30.83億元,項目占地面積約286畝,位于暖水鄉、布爾陶亥蘇木、沙圪堵鎮,布機區域海拔高程為1400m—1550m。
項目擬安裝96臺單機容量6.25MW的風機機組,總裝機容量600MW,新建一座220KV升壓站。根據實際情況,本項目風機塔筒采用160米高度混塔結構,可有效提高利用小時。集電線路采用66KV電壓等級,可有效減少集電線路數量,降低施工和線路維護難度。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16.716億度,可改善當地的能源結構,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每年可節約標煤52.62萬噸(折合原煤73.66萬噸),可減少多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其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4.45噸、二氧化硫排放量約176.27噸、氮氧化物265.28噸,并可減少大量煙塵的排放,保護地區大氣環境質量,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顯著。
關于風電
風能是指因風力作用而產生的能量,是一種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潔、無污染等特點,對于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風力發電機是利用風能進行發電的設備,主要包括葉片、齒輪箱、發電機和塔架等部分。
風電還可以根據不同分類標準分為不同種類,如按葉片旋轉方式可分為水平軸風力發電和垂直軸風力發電,按發電場景可分為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按運營模式可分為集中式風電和分布式風電。
市場規模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中國風電產業在過去的幾年里,經歷了從數量擴張到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轉變,進入了穩定持續增長的新階段。
2022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了3763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了36544萬千瓦。其中,陸上風電占據了主導地位,約占總裝機容量的91.65%,而海上風電則占據了剩余的8.35%。隨著裝機容量的增長,風電發電量也在持續增加,2022年中國風電發電量創下了歷史新高,突破了7600億千瓦時。
全球風電市場概況
亞太地區風電新增裝機增勢領跑,助推全球風電市場高景氣延續。近年來,風電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已成為除光伏外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抓手,其發展和應用正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根據GWEC發布的《2023全球風能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77.6GW;其中,亞太地區與歐洲地區的新增裝機容量占比分別為56%、25%,這兩個地區已成為推動全球風電市場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截至2022年底,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達到906GW,同比增長9%。
國內風電市場分析
國內風電投資動力回歸。2023年,在風機大型化趨勢下發電成本直線下降,風電盈利有望不斷改善,拉動我國風電投資的市場動力顯著回歸。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份,風電已完成投資2020億元,同比增長33.7%,占電源總投資的比重為26.2%。
開發商投資難度增大。盡管2023年風電投資同比增長顯著,但對投資開發商而言,目前卻面臨著項目開發難度增大的挑戰。由于風電建設對產業鏈和地方財政的帶動效應并不如房地產、制造業那么明顯,因而在項目開發過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在建設方案中明確提出固定資產投資貢獻,或成立平臺公司要求投資方與其分成電價收益、碳收益,各種不規范的市場規則層出不窮。這些做法非但不能為當地引進產業、帶來效益,反而增加了項目開發的“非技術成本”,變相提高了項目開發難度和風險,讓有意愿的企業望而卻步,已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產業的健康發展。需要指出的是,針對上述“以資源換產業”的亂象,2023年10月國家能源局重拳出擊,出臺了《開展新能源及抽水蓄能開發領域不當市場干預行為專項整治工作方案》,隨后貴州、河北、山東、江蘇、寧夏等省份也已積極跟進。
風電新增并網持續狂飆,已成我國重要裝機電源。2023年,在政策的有力保駕護航下,國內分散式、大基地以及海風項目持續推進,有效支撐風電新增生產能力高歌猛進,同時拉動風電裝機增速實現連續小幅攀升。從裝機結構來看,風電已成為我國第四大裝機電源。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份,風電累計新增裝機容量41.39GW,比上年同期多投產18.87GW,同比增長83.8%,增速較今年1-10月提高7.3個百分點,上年同期為同比下降8.8%。截至2023年11月末,全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412.83GW1,同比增長17.6%,增速較今年1-10月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2.0與2.5個百分點;占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14.5%,相較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