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在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六屆理事會四次會議上,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閻曉峰指出,水泥行業已實現碳達峰,進入碳中和階段。
北京正在編制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將強化監測預警能力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11月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北京正在編制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將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監測預警、風險管理能力。
CCER啟動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明登歷介紹,北京市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多年來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在全國低碳城市試點評估中名列前茅。
作為全國首批開展的7個試點碳市場之一,北京試點碳市場自2013年開市至今已平穩運行10年,覆蓋近1300家單位、碳排放總量占全市一半以上,形成了政策制度完善、參與主體多元、交易活躍度高、碳價激勵約束作用顯著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
近年來,市生態環境部門健全完善試點碳市場工作機制,按行業發展階段科學制訂和更新方法學,完善及更新各行業先進值,組織配額有償競價發放,建立綠電消納補償機制,額外購買的綠電碳排放量按零計算,開展低碳出行等碳普惠行動。
經過十年的建設和發展,納入管理單位的碳排放管理水平和碳排放下降率明顯優于全市平均水平。同時,北京市參與全國碳交易體系建設,承建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構(簡稱CCER)。在生態環境部指導下,組織完成CCER系統開發建設、以及交易規則的制定。目前,CCER啟動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已基本成型
近年來,隨著極端天氣事件的多發、頻發,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是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北京重視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在提升氣候變化監測預警能力方面有很大的進步,韌性城市建設方面也在扎實推進。
2022年生態環境部等17個部委印發了《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明登歷透露,生態環境部門也正在聯合市里的相關部門研究編制北京市的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考慮作為中長期的行動方案,方案已經基本成型。
“按照這個方案,首先我們要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監測預警、風險管理能力,在城市的規劃建設中要落實適應氣候變化相關的要求和理念。”她說,生態系統、水資源系統等都要加強氣候友好型和韌性建設,同時要增加能源、農業、公共衛生等領域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從而推動全提升首都城市的適應氣候變化能力。
北京在81個低碳城市試點評估中成績居首
北京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先進低碳技術、低碳領跑者企業、氣候友好型區域和氣候投融資等試點,建設了一批多層次、多類型的低碳試點示范項目。通州區、密云區成功入選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國家速滑館低碳技術綜合應用項目、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務保障中心被動式近零碳(能耗)示范項目等12個項目獲評為先進低碳技術試點優秀項目。各類低碳試點產生了良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2023年,在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設評估中,北京市憑借低碳試點整體工作進展較快、重點任務有效落實和形成多項創新做法等特點,在81個低碳城市試點評估中成績排名第一,被評選為優良,城市低碳發展成效顯著。
北京還發布了全國首個面向車用氫能領域的碳減排方法學,鼓勵交通領域降碳減污,基于此方法學,大興區相關企業牽頭,借助京津冀智慧氫能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控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情況、核算減碳成效。這是全國第一個具備落地資格的氫能領域碳減排項目,預計每年碳減排量達2.4萬噸。經審定簽發的減排量可作為碳排放抵銷產品,參與北京碳市場交易,產生的收益返還車輛所屬企業,形成良性循環。
公眾低碳出行可兌換購物代金券
“我們還依托北京試點碳市場,創新性打通了碳普惠和碳交易?!泵鞯菤v說,碳普惠平臺收集的公眾低碳出行碳減排量,經審定后,可在北京試點碳市場交易,用于重點碳排放單位配額清繳抵銷或主動履行減碳社會責任。截至2023年9月,共簽發低碳出行碳減排量12.7萬噸,大部分已出售至重點碳排放單位用于碳排放履約,所得資金通過碳普惠平臺回饋參與低碳出行的公眾,形成可持續的良性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發布MaaS低碳出行碳減排項目評估方法;平臺企業積極響應,實施低碳出行項目;公眾可根據實際自行選擇碳普惠平臺,完成碳普惠注冊后,低碳出行即可實時獲得碳減排量。獲得的減排量既可用于植樹、修橋、低碳冬奧建設等公益性活動,也可在平臺上兌換購物代金券、視頻會員、公交地鐵充值卡等激勵。
截至2023年9月,“MaaS出行 綠動全城”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活動正式注冊用戶近400萬人,累計出行人次近3億人次。經初步核算,活動累計碳減排量達數十萬噸,有力推動了交通領域碳減排進程,協同改善環境質量。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