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伍德麥肯茲12月6日發布的最新分析,目前,七大國際石油公司(bp、雪佛龍、殼牌、埃克森美孚、艾奎諾、埃尼和道達爾能源)僅占全球氫產能8%的市場份額,相當于每年1.026億噸。
伍德麥肯茲高級研究分析師Bridget van Dorsten表示:“目前,這些國際石油公司在氫能市場只占很小的份額,但是還有大量未宣布的項目可能會很快改變市場格局。氫能行業整合的時機也已經成熟,預計國際石油公司在未來氫能市場中的份額將增加。”Bridget van Dorsten認為,bp、殼牌和道達爾能源的綠氫發展潛力最大,這反映了它們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導地位。艾奎諾和埃克森美孚在CCS領域具有領導地位,引領藍氫的發展。殼牌投資的氫能項目最多。bp由于投資組合集中、風險可控,也處于有利地位。
伍德麥肯茲的分析認為,國際石油公司在藍氫發展方面占有絕對優勢,在藍氫市場占有23%的份額。但是,國際石油公司在綠氫市場僅占5%的份額,歐洲國際石油公司在綠氫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我們國內的情況如何呢?
隨著政策的密集落地以及市場的逐步打開,我國圍繞氫能產業已經聚集了大量優質企業。其中,中國石化按照“加氫引領、綠氫示范、雙輪驅動、助力減碳”的思路,聚焦氫能交通、綠氫煉化兩大領域,大力發展氫能一體化業務。
氫氣的儲存和運輸是制約氫能產業鏈發展的關鍵環節。當前,我國的加氫站主要依靠長管拖車來運輸,氫氣運輸能力低、成本高。在氫氣的儲運方面,氨制氫的技術正在被積極推廣。
12月8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方面了解到,我國首座商業化分布式氨制氫加氫一體站——廣西石油南寧振興加能站在廣西南寧建成并成功試投產。該一體站采用了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分布式氨制氫成套技術,每天能產出500公斤99.999%的高純度氫氣,可滿足40多輛氫燃料車用氫需求。相較于廣西之前的用氫方式,成本降幅達60%。
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石化已建成加氫站98座,在全國加氫站占比近30%,同時成為全球擁有、運營加氫站數量最多的企業。
在2023高工氫電年會上,高工氫電產業研究所(GGII)所長劉鵬利表示,綠氫產能即將出現相對過剩,有望帶動氫價下降,促進氫車推廣;2030年國內燃料電池儲能發電累計裝機規模有望達5GW;隨著制氫加氫政策松綁,將進一步降低用氫成本;在燃料電池降本+技術進步+氫價下降+政策支持下,預計到2025年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鏈市場規模超100億元,到2030年中國氫燃料電池產業鏈市場有望增長到千億元規模,2022到2030年年復合增長率近40%。
宇通客車燃料電池首席工程師張龍海則提到,目前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項目有兩大關鍵任務:其一是因地制宜,實現“推廣模式可持續”;其二是通過技術創新和技術突破,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同時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項目推廣存在買得貴、用氫貴、加氫難等問題,在推廣上應采用“宜氫則氫,宜電則電”的策略,探索出可持續推廣的應用場景;在建立完整的燃料電池產業鏈上,關鍵是要通過技術突破,來占據產業制高點,以量變積累質變,掌握價值鏈關鍵環節具有話語權和主動性。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