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由成都市農業農村局指導,溫江區農業農村局主辦,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協會協辦的成都市農業農村綠色低碳與鄉村振興沙龍活動在溫江區壽安鎮成功舉辦。
活動現場
在成都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局、人行四川省分行營管部相關負責人的見證下,通過西部生態產品交易平臺掛牌的首單生態碳匯交易順利完成。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協會秘書長楊薈代表協會與成都三聯花木投資有限公司簽署了174噸生態碳匯認購協議,探索出一條綠水青山直接變成金山銀山的現實路徑。
川西林盤整治 “整”出1萬多元集體收益
此次交易雙方為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協會和成都三聯花木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賣方成都三聯花木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受溫江區10個村社區集體委托,將川西林盤修復整治中額外產生的碳減排效應,依托成都市“碳惠天府”機制開發出174噸生態類碳減排量,并以60元/噸的價格出讓給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協會,該筆指標后續將通過“點點”碳中和服務平臺為企業、個人提供碳抵銷服務,以實現碳中和。
本次交易不僅為社區增加了萬余元收入,也支持了農商文旅體綠色低碳場景的發展。“每噸根據成都市‘碳惠天府’機制開發的碳減排量,都意味著減少了相應噸數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據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碳中和部負責人介紹,前期溫江區農業農村局陸續組織開展了多個川西林盤修復工程,通過林盤擴增、林木養護等方式,產生了額外的碳減排效應。此次首批通過市生態環境局簽發的174噸生態類碳減排量,可用于抵消岷江書院餐飲民宿產業產生的碳排放等碳中和生活場景,促進當地生態綠色發展,助力溫江區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綠色低碳農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石,此次的探索彰顯了市場機制在促進生態價值實現中的活力。”據成都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市還將依托廣大農業農業優良的生態本底,繼續探索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為綠色生態農業、生態價值實現、產學研用金協同、鄉村生態文旅融合發展等關鍵領域注入新動力。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