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國家能源集團清潔能源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發明協會副理事長,正高級工程師褚景春發表了題為《電力行業碳達峰后推動碳中和趨勢情景創新發展》的文章。全文如下:
“3060”雙碳目標是中國踐行氣候行動的重要環節,將對實現控制全球升溫1.5℃目標發揮必不可少的作用。2024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仍超過120億噸,其中電力行業仍是最大的行業排放源,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約40%。當前和短期內中國面臨的首要任務是努力實現時間更早、峰值更低的碳達峰,而達峰后的碳中和將是更高階、更艱巨的遠景任務。正因為有碳中和這個最終目標,我們必須認識到,碳達峰后到碳中和之間的路徑規劃在整條碳排放軌跡曲線上將起到不容忽視的承前啟后式的關鍵作用。
當前以電力行業為代表的國民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和經濟能源社會系統深度重構多聚焦于近期的達峰目標,但對于如何分辨真正的峰值,如何穩定住峰值,如何促進達峰后排放由平臺期快速過渡到下降階段等一系列問題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證視角,均欠缺廣泛的調研、細致的比較以及深入的分析。
根據已達峰國家經驗,達峰后碳排放的演變趨勢存在多種可能路徑,主要受碳達峰后的平臺期時間跨度、排放下降速率水平、回彈波動范圍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達峰后演變趨勢的復雜性疊加達峰后僅有30年時間就要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緊迫性,要求我們必須將部分目光越過碳達峰這座“山峰”,投射到其身后同樣更重要的碳中和這個“高原”,并在其上盡早識別出碳達峰與碳中和之間可能的趨勢演變路徑,為探索有中國特色的“雙碳”之路提供參考。
電力行業作為國內碳排放“大戶”,將是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雙重目標的重要“先行者”。令人高興的是,關注行業碳達峰后情景及效應研究的工作已經涌現。《1.5℃約束下中國電力行業碳達峰后情景及效應研究》一書由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系博士生導師盧燦副教授領銜編寫,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以碳排放達峰為分水嶺,研究了中國電力行業碳排放達峰后的變動趨勢情景,構建了以該趨勢情景為核心的加長版時間序列軸評估模型體系,分主體、分目標、分階段地提出了經濟發展優先、減排優先、貿易結構調整優先、產業結構升級優先、居民福利改善優先等方面的發展策略建議。
作者在充分調研中國減排政策規劃并合理借鑒已達峰國家碳排放峰值后趨勢的基礎上,探索分析得出了中國電力行業碳排放峰值及其實現達峰后的排放趨勢控制模式。并對我國電力行業碳達峰后趨勢情景進行了預測評估分析,著重從調整電源結構和執行碳定價機制方面對電力行業的用能需求以及碳排放進行了優化和控制,其研究成果為推動我國電力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目標實施的規劃路線提供了模擬仿真數據基礎,對于實現電力行業“近期”的碳達峰減排方案與“遠期”的碳中和行動規劃二者之間的順利銜接乃至一脈相承具有參考價值,也可為中國電力行業碳排放達峰后至凈零排放前的中長期減排路徑提供決策支持。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