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1日,新華社全文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意見》強調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發展綠色旅游。持續推進“光盤行動”,堅決制止餐飲浪費。鼓勵綠色出行,推進城市綠道網絡建設,深入實施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升垃圾分類管理水平,推進地級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全覆蓋。構建綠色低碳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 這是“碳普惠”首次出現在中央政策文件中,體現了從國家政策層面推動碳普惠機制有效落地。碳普惠作為一種低碳發展機制創新,旨在鼓勵個人和中小企業的低碳行為,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進而推動企業生產低碳轉型,提升全社會低碳發展水平,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有助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碳普惠平臺及“個人碳賬戶”的建立有助于推動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從而推動消費側的綠色低碳轉型。近年來,尤其是2021年以來,各地方政府、企業紛紛推出了碳普惠平臺(或碳賬戶),相關報告也陸續發布。2021年9月,國家網信辦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中明確提出,積極探索多元參與、可持續的碳普惠機制;2022年10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也肯定了各地政府探索開展創新性自愿減排機制——碳普惠,激勵全社會參與碳減排,并肯定了多家機構推動成立“碳普惠合作網絡”,建立多元社會化參與機制,推動碳普惠更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