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報道 2024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發布。《意見》明確提出將“探索開展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評價”作為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的內容之一,這是我國支持ESG發展的最明確信號。
春節前,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同時在各自官網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引》),并公開征求意見,此舉更是震動了“ESG界”。
《指引》鼓勵A股上市公司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或ESG報告,并對報告框架、內容提出具體要求,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將促進ESG信息披露,提升ESG報告規范性,引導上市公司更全面呈現公司價值,對ESG發展有重大促進作用。
強制披露倒計時:2026年4月30日
《指引》要求,滬深兩市以強制披露和自愿披露相結合,北交所則不做強制披露要求。報告期內持續被納入上證180、科創50、深證100、創業板指數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應當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滬深兩市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北交所鼓勵公司“量力而行”。
根據《指引》,強制披露《可持續發展報告》的上市公司應在2026年4月30日前發布202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但《指引》對披露要求有緩釋措施,首個報告期上市公司無需披露相關指標的同比變化情況,對于定量披露難度較大的指標,可進行定性披露并解釋原因;在2025年度、2026年度報告期內,披露主體難以定量披露可持續發展相關風險和機遇對當期財務狀況影響的,可僅進行定性披露。
目前,國內ESG關注度呈指數增長,不少上市公司將其納入企業戰略和日常運營中,披露ESG獨立報告的企業逐年遞增。
據集微網統計,上證A股2023年共1026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度社會責任報告、ESG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披露率達到45.3%,2022年相關報告披露數量為874家,披露率約38.6%;深證A股2023年共810家披露相關報告,披露率為28.5%,2022年相關報告披露數量為589家,披露率為20.7%。北交所上市公司均按照規則要求在年報中披露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四成公司披露了污染防治、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相關信息,形成了良好的可持續發展市場生態。
其中,集微網關注的184家半導體上市公司中,有60家披露相關報告,披露率為32.6%,披露率略低于整個A股平均值。
44家半導體企業納入強制披露范圍
《指引》要求強制披露的上證180指數樣本公司披露率92.8%,科創50披露率88%,深證100披露率99%,創業板指數披露率60%。其中,要求強制披露的半導體企業有44家,并有32家企業已于2023年披露了相關報告。
大勢所趨 應結合行業特點提前規劃
注重長遠利益的公司已經將ESG視作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其重要性不亞于研發創新、數字化轉型等核心戰略,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也已將ESG概念化為具體行動,融入到生產、營銷、售后等每一個產業鏈條中。
實際上,發布ESG報告有利于上市公司更全面地展示自身可持續發展績效。上市公司的非財務績效與財務績效結合,可以更完整呈現公司價值,讓真正有長期價值的上市公司脫穎而出。
集微咨詢分析師指出,雖然披露企業數量在逐漸增加,但仍存在披露質量較低,具有報告不全面、不規范的缺點。目前,我國對ESG的評估指標框架還沒有形成一致意見,國內外現行ESG評估指標框架對評估指標和賦分的方式也沒有統一標準,缺少對ESG評估指標的統一制度和權威指導。
半導體企業應當結合自身所處行業和經營業務的特點,利用好過渡期間,提前進行規劃,并于實踐中持續積累經驗、不斷優化調整,以獲得投資者、市場和社會的廣泛認可。此外,當前上市公司對可持續信息披露的理解程度參差不齊,還應加速推動上市公司可持續披露培訓工作,鼓勵上市公司設立專門部門或專職人員來負責推動可持續信息披露工作。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