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情況。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出席并發言。
本次新聞發布會的重要內容涉及降準;優化金融機構體系和金融市場的結構、布局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聯合金融監管總局出臺完善房地產企業經營性物業貸款的有關政策,支持優質房企改善流動性狀況;設立信貸市場司,重點做好“五篇大文章”相關工作等多個方面。
潘功勝預計,2024年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外溢性將朝著壓力減小的方向發展,中美貨幣政策周期差趨于收斂,外部環境的變化客觀上有利于增強中國貨幣政策操作的自主性,拓寬貨幣政策空間。
重點做好五篇大文章相關工作
關于未來一段時間的貨幣政策取向,潘功勝表示,當前我國貨幣政策仍然有足夠的空間,人民銀行將平衡好短期和長期、穩增長和防風險、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關系,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為經濟運行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具體來看,人民銀行將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總量上保持合理增長;二是價格上,主要是利率和匯率,兼顧內外均衡;三是結構上注重提升效能,處理好總量與結構、存量與增量的關系;四是政策協調上形成合力,積極的財政政策仍然有較好的空間。
潘功勝還稱,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強工具創新,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經中央批準,人民銀行將設立信貸市場司,重點做好五篇大文章相關工作。
對于市場密切關注的“低通脹”現象,潘功勝回應,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中,將強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為經濟增長和物價穩定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一是將維護價格穩定、推動價格溫和回升作為把握貨幣政策的重要考量。要堅守貨幣政策目標,保持貨幣幣值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
二是優化金融資源投向。引導金融機構科學評估風險,約束對產能過剩行業的融資供給,同時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合理的消費融資需求。
三是加強金融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發揮政策合力,增加居民收入、擴大就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消費驅動戰略,著力支持擴大內需,推動供需匹配,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推動金融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
持續深化金融改革開放也是2024年人民銀行的重點工作。潘功勝介紹,一方面,深入推進金融改革。著力建設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金融市場,進一步優化融資結構、市場體系、產品體系,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融資服務。另一方面,堅定不移推動金融業高水平開放。深化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拓展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繼續支持香港和上海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潘功勝還特別提到,要進一步推進征信市場和支付市場發展。近期,人民銀行正會同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導錢塘征信申請辦理個人征信牌照。
針對有關中國跨境資金流動形勢的提問,朱鶴新表示,近期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更加平穩,經常賬戶繼續保持較高規模的凈流入。2023年全年經常賬戶順差將達到2800億美元左右,其中貨物貿易順差將超過6000億美元,這在歷史上也是次高值。
朱鶴新介紹,近期外資來華投資也呈現積極向好態勢。2023年9月以來,外資連續四個月凈增持境內債券,累計已經超過640億美元。預計2024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穩定性將進一步提升,經常賬戶將保持合理規模順差,資本項下外資流入將更加活躍。
他的信心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國產業鏈非常完整,產業升級持續推進,生產制造能力很強,這為我們的貨物貿易帶來競爭力;另一方面,外部金融條件更加趨于緩和,國際投資將恢復活躍,外商投資也有望企穩回升。“正是因為我們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超大規模的市場,近年來人民幣資產多元化和分散化投資的價值也日漸凸顯。”
朱鶴新還從五個方面介紹了下一步國家外匯局將如何推進外匯便利化改革。他指出,要在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基礎上推進外匯便利化改革,目的還是要服務實體經濟,使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態勢更加穩固。一個是在積極推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上持續用力。重點關注科技創新和中小企業,同時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等貿易新業態發展,不斷提升便利化政策的覆蓋面。此外,在完善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方面也要主動作為。
二是在穩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上持續用力。穩步擴大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的試點,完善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統一境外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則,支持區域開放創新,促進境內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
三是在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上持續用力。聚焦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強本外幣協同,進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幣相關政策和基礎設施,更好滿足境外投資者配置、持有人民幣資產和風險對沖的需要。同時要積極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穩步發展,特別是要強化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樞紐動能。
四是在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的管理上持續用力。一方面,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響應機制,加強市場溝通和預期引導,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另一方面,強化外匯領域監管的全覆蓋,加強跨境人民幣監管,及時發現處置異常的情況,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的活動。同時,繼續推進銀行外匯展業改革的試點工作。
五是在完善中國特色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上持續用力,全力保障外匯儲備資產的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
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日前召開的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注重新增信貸均衡投放,提高存量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確保社會融資規模全年可持續較快增長。
關于2024年信貸形勢情況,宣昌能表示,考慮到銀行有“開門紅”的行為,2023年下半年各項政策持續顯效,預計2024年一季度仍然會保持較快的信貸增長。人民銀行將引導金融機構把握好節奏,穩固支持實體經濟力度,預計全年信貸投放節奏將會更加均衡。
針對記者“怎樣看待個別季度或月度數據波動較大”的有關提問,宣昌能回應,根據歷年情況,一季度尤其是1月份,新增貸款會多一些,4月、7月、10月都是貸款的小月,這種季節性規律很大程度上有經濟金融運行的客觀因素。
比如,民間常說“一年之計在于春”,各類經營主體一般會追求“開門紅”,大的項目一般也在年初開工建設,還有年初的春耕備耕,春節前的工資發放,都會帶來較為集中的融資需求。總的來看,經濟回升向好需要穩定、持續的信貸支持,關鍵是要把握好“度”,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避免出現明顯偏離歷史水平的異常信貸行為。
宣昌能還補充,對于單月信貸數據的波動也不要過多解讀,應該采取更加多元的視角,既可以看涵蓋范圍更廣的社會融資規模,也可以從價格,也就是從利率的角度,觀察融資成本的變化,從而合理評價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
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還提出,價格上,兼顧內外均衡,持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對此,宣昌能介紹,下一階段,人民銀行還將繼續通過改革的方式,增強利率政策的針對性和協同性,以我為主,內外平衡,進一步發揮利率政策在促消費、穩投資、擴內需中的積極作用。具體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是合理把握利率水平,繼續結合對未來物價變動趨勢的判斷,前瞻性把握好實際利率水平,保持與實現潛在經濟增速的要求相匹配。
二是綜合考慮存款利率與理財收益率、股息率等的比價關系,更好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作用,支持銀行降低負債成本,同時維護合理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為降低貸款利率創造條件。
三是推動銀行加大向居民銷售政府債券的力度,既為居民提供更多兼具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投資產品,也進一步疏通儲蓄向投資轉化的多元化渠道。
四是在銀行支持實體經濟可持續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督促報價行提高報價質量;同時加強貸款利率監測與自律管理,防范企業部門資金空轉和套利。
五是落實首套房貸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配合城市政府因城施策調整房貸利率政策下限,優化房貸、消費貸、經營貸等個人貸款的利率關系,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此外,宣昌能補充道,人民銀行還將繼續配合有關部門,清理規范銀行不合理的涉企服務收費,切實降低企業的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