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預計將成為全球第一個開放深海采礦的國家,這一做法具有較大爭議性。
挪威議會于當地時間周二進行投票,預計議員們將批準政府關于開放挪威水域進行商業規模深海采礦的提案。挪威政府的計劃已于去年年底得到了跨黨派的支持,預計此次投票將順利通過。
深海采礦即挖掘深海礦產資源,深海通常指的是海平面200米以下的區域。深海約占地球表面積的65%,不僅物種多樣性豐富,還有大量寶貴的礦產資源。
許多電子產品和能源存儲設備都要這些礦產資源。例如,北太平洋Clarion-Clipperton區域(夏威夷和墨西哥之間)就蘊含大量鈷、銅、鎳和錳等,這些是用于制造電池等關鍵材料。
然而,有關深海采礦的爭議很大。支持者認為,從海底開采金屬和礦物對于全球能源轉型是必要的,而且這種做法比陸地采礦對環境的破話要小。批評人士稱,深海采礦是極具破壞性的,科學家則警告說,全面的環境影響很難預測。
挪威政府計劃將位于北極地區的斯瓦爾巴群島附近的國家水域開放給企業開采礦產,這塊水域面積高達約28萬平方公里,比英國領土還大。
需要說明的是,即使挪威議會批準了提案,政府也并不打算立即開放礦產開采。企業將需要提交申請許可證的提案,這些提案將在議會逐個表決。
去年11月,120名歐盟議員致信挪威議會,敦促其放棄批準深海采礦,理由是此類活動可能危害海洋生物多樣性以及加劇氣候變化。歐盟議員不客氣的稱,挪威的相關評估顯示其缺乏科學認識。
周二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清潔能源轉型不需要深海采礦。報告預計,通過將循環經濟、新技術和回收利用結合,可在2022年至2050年間將累計礦產需求減少58%。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