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NBC報道,人工智能可能會給美國電網帶來壓力,因為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在未來十年將激增,而燃煤電廠的快速退役導致供應下降。到2030年,僅美國的數據中心消耗的電力就可能與一些主要工業化經濟體生產的電力一樣多,因為它們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電力需求的規模上都在激增。
瑞穗證券8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30年,為互聯網和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供電的計算中心可能需要高達400太瓦時的電力。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這超過了2022年英國的總發電量。
數據中心開發商正在敲響國家公用事業公司的大門,與此同時,許多電力公司正在淘汰燃煤電廠,作為從化石燃料過渡的一部分。但是,將清潔能源(主要是太陽能和風能)引入電網以取代煤炭的等待名單很長,可再生能源的可靠性也較低。美國最大的電網運營商PJM Interconnection警告稱,隨著燃煤電廠的關閉速度快于新發電廠的建設速度,電力系統的可靠性日益受到關注。
PJM主要服務于中大西洋地區的13個州,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數據中心市場弗吉尼亞州北部。據PJM稱,弗吉尼亞州地區的資源不足,輸電系統受到限制,限制了從其他地方進口電力的能力。然而,Dominion Energy表示,數據中心“在請求數量、每個設施的規模以及每個設施達到滿負荷的加速計劃的推動下,增長速度正在加快”。
除了數據中心,制造業正在重返美國,更多行業正在電氣化。由于需求增加和供應有限,最近為PJM電力池帶來新電力容量的拍賣價格飆升了800%以上。PJM發言人表示:“市場已經從煤炭轉向天然氣。我們看到這種能源轉型已經到來。我們只是看到,圍繞它的力量比可再生能源轉型發生得更快。”
PJM預測,到2039年,其36.9萬平方英里的服務區的電力需求將激增近40%。與此同時,到2030年,40吉瓦的現有發電量將面臨退役的風險,約占PJM目前裝機容量的21%。據PJM稱,雖然有29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項目等待并網,但過去只有約5%的此類項目實際建成。大約38吉瓦的可再生能源已被批準上網,另外72吉瓦將在2025年第一季度投入使用,但由于開發商在實地面臨的挑戰,這些項目的建設速度不夠快。
愛迪生電力研究所負責客戶解決方案的高級副總裁Phil Dion表示,將可再生能源連接到電網的挑戰之一是,可能需要長達十年的時間來決定輸電線路的確切路線,獲得必要的許可證并進行建設。因此,正在建設數據中心的科技公司越來越多地考慮將其設施直接連接到核電站等大型電力資源,而不是等待接入電網。但這種直連方法是否可行面臨爭議。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