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光伏主材廠商在市場全面失利,尺寸之爭有了新玩法。
2024年6月26日,晶澳科技、中來光電、協鑫集成、一道新能、英利發展、浙江愛旭和正泰新能等7家光伏企業再次強調2465mm*1134mm尺寸,共同倡議該尺寸在N型組件尺寸的標準化及安裝孔位置統一。
這份協議的重點在于署名企業和尺寸標準沒有涉及提及版型。在署名的七大廠商中,上年組件出貨量前四位的廠商,僅有晶澳科技在列。此外,2465mm*1134mm的尺寸也十分令人熟悉。
早在2021年,晶澳、晶科、隆基等巨頭企業共同簽署《M10系列組件產品標準化的共識》,已經將2465mm*1134mm定義為標準尺寸。
然而,當時該尺寸僅僅被標注為78版型組件,也就是所謂的大版型,與之同列的還同為大版型的72版型組件,標準尺寸為2278mm*1134mm;中版型的54版型組件,標準尺寸為1722mm*1134mm。
如今,七大廠商共同推舉2465mm*1134mm,曾經的M10尺寸元老隆基、晶科缺席。這意味著尺寸陣營迎來全新變化,M10陣營或已分裂兩派。
從本次倡議署名的廠商技術布局來看,TOPCon是其技術路線的共同選擇。晶澳科技、協鑫集成、一道新能、正泰新能、中來股份自不必說,已憑借TOPCon產品在業內擁有相當的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7月7日,阿特斯、東方日升、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隆基綠能、天合光能、通威股份、一道新能、正泰新能等9家一線組件企業聯合聲明,對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組件尺寸2382mm*1134mm的標準化達成了共識。
達成共識的2382mm*1134mm的尺寸已經不同于2021年發布的《M10系列組件產品標準化的共識》中的任何一種。
目前來看,中版型尺寸統一是目前為數不多的真正統一。其他版型組件多存在自說自話的尷尬處境。
天合光能等210尺寸巨頭在歷次倡議的簽署名單缺席,顯示了尺寸之爭并沒有結束。經歷了半年的低價競爭,企業變得更注重成本控制。統一組件尺寸可以降低生產和運輸成本,減少系統集成的復雜性,繼而降低總成本。相同陣營的企業意味著可以共享降本成果。
關于尺寸紛爭,企業注定無法達成和解。
從技術角度分析,不同組件企業由于技術路線差異,最契合的尺寸也會有所不同,例如異質結電池廠商目前更傾向于210mm尺寸,而TOPCon廠商則更傾向于182mm。
此外,在實際應用中,技術角度并非唯一衡量尺度,組件廠商在選擇尺寸過程中蘊含著市場競爭邏輯。
以天合光能為例,在182mm尺寸組件占據主流時,推出210mm組件。其組件憑借尺寸優勢帶來的高功率,以及電站終端的市場形勢快速贏下市場。在擁有相當的市場空間后,獨特尺寸意味著獨享市場份額。
為了謀求市場空間,2020年11月27日,天合光能、東方日升、阿特斯等8家企業,聯合倡議推進光伏行業210硅片及組件尺寸標準化。倡議在210至220mm尺寸范圍內,選擇SEMI標準中確定的硅片尺寸210+/-0.25mm作為唯一尺寸,同時依照這個硅片尺寸修訂SEMI以及光伏行業協會已有的組件尺寸標準。
相應尺寸的供應鏈也應運而生。2020年11月,天合光能與中環股份達成深度合作,雙方簽訂單晶硅片銷售框架合同,天合光能將在2021年向中環股份購買 210mm尺寸單晶硅片,合計數量不少于12億片。
在210陣營的苦心經營下,市場上終于有了一席之地,但還不足以碾壓來自182的對手。
為了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2022年4月,天合光能又率先推出新一代210R矩形硅片組件。
從實際場景來看,關于210R的優點很多。其中,集裝箱利用效率被放到了宣傳C位。公開信息顯示,210R組件的集裝箱空間利用效率98.5%。這就意味著在保留210的大尺寸優勢的基礎上,還使運輸成本有效下降。
2022年,天合光能進一步鞏固優勢,發布《600W+超高功率組件分布式應用白皮書》,600w+旗下的210尺寸玩家迅速攀升。
但可惜,奈何新尺寸如何誘人,企業也不太可能放棄已有的產線。
2023年12月11日,包括天合光能,僅有6家光伏企業聯合發布關于推動700W+光伏組件標準設計和應用之倡議。倡議提出,各單位700W+光伏組件設計延續既有標準的外形尺寸及安裝孔技術規范,其中組件外形尺寸2384mm*1303mm。
從結果來看,一次次的尺寸統一倡議,并沒有達成真正的使命。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