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日本特派記者 岳林煒 環球時報記者 李萌】據日本《日經亞洲》3月31日報道,日本和歐盟計劃于4月建立一個新的合作框架,共同開發芯片和電動汽車電池等領域的先進材料。報道聲稱,有關合作的部分原因是“為了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日經亞洲》稱,在這一暫定名為“先進材料對話”的框架下,日歐雙方將定期討論合作建議,主要是在秘書處層級之間進行討論,日本和歐洲從事尖端材料研究的機構也將參與其中。歐盟委員會創新、研究、文化、教育和青年事務委員伊萬諾娃在接受該媒體書面采訪時表示,此次合作可能包括用于可再生能源、交通、建筑和電子產品的材料。她還希望日本和歐盟能夠共同制定尖端材料的國際標準。
全國日本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子雷3月3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歐洲和日本在材料領域都擁有世界最前沿的技術,雙方的聯合有利于在相關領域進行技術合作。日歐很早之前就在炒作“擺脫對華依賴”,但變成現實有一定難度。
此前,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美國新任氣候特使波德斯塔3月14日在東京表示,電動汽車電池及其原料礦物“過于依賴中國”,日美需要合作推進供應鏈多元化。另據日本《日刊工業新聞》報道,日本三菱商事3月5日宣布將成立新公司,接管加拿大PAK鋰項目權益。三菱商事稱,在2030年左右開始生產用于電池應用的鋰化工產品。《日刊工業新聞》渲染稱,以電動汽車等為最終用途的鋰市場需求將長期保持增長,而超過六成的加工工序依賴中國,供應鏈斷裂風險“令人擔憂”。
陳子雷認為,中國的“新三樣”的確給歐美日相關制造業造成所謂“沖擊”。所以歐美國家會采取一些手段,盡量抵消中國產品的競爭優勢。從目前情況來看,不排除日本未來也加入歐美的行列中。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早前曾表示,脫鉤斷鏈是一把雙刃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會損害自己的利益。中國不贊成脫鉤斷鏈,脫鉤斷鏈也無法阻擋中國的發展。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