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3月,鋰電行業整體延續了積極的發展的勢頭。根據行業數據,下游電池廠排產需求高漲,推動整體電芯排產量大漲15%。其中,動力電池的增長更是亮眼,漲幅高達18%!此外,正極、負極、隔膜及電解液等關鍵環節的排產也呈現不同程度上漲。
那么,3月行業排產具體數據究竟如何?本文中,真鋰新媒對行業內核心環節的生產數據進行了匯總與分析,旨在向行業讀者清晰展現鋰電產業鏈的全景面貌。
3月排產全景
1.電芯環節:
總排產動力+儲能合計達129GWh,環比增加15%。 |
2.正極材料:
正極材料環節同樣呈現增長趨勢,但結構性矛盾凸顯。 |
3.負極、隔膜、電解液:
負極:3月排產量為15.9萬噸,環比增長17%,但石油焦供應緊張導致成本增高,預計4月將傳導至石墨。 |
4.鋰鹽環節:
碳酸鋰:3月排產量為8.05萬噸,環比增長26%,但過剩量達1.8萬噸,庫存主要集中于上游冶煉廠,占比高達70%,而下游材料廠因看空價格,采購意愿低迷。 |
行業核心趨勢
基于上述核心環節排產數據分析,當前鋰電行業呈現幾點關鍵趨勢:
第一,鐵鋰路線主導地位的強化。磷酸鐵鋰排產數據高達65GWh,環比增長22%,反映出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一方面,隨著市場對新能源汽車高續航里程的追求,高壓密磷酸鐵鋰的需求大幅提升。另一方面,除新能源汽車外,電動兩輪車、低速車等市場的快速發展,也為磷酸鐵鋰電池市占率的進一步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第二,儲能市場正經歷結構性調整。數據顯示,儲能市場排產量增速放緩至9.5%,這一變化主要源于政策環境的劇烈調整。在國內市場,強制配儲的取消導致工商業儲能需求降低,據估算,約有將近30%的市場受此影響。然而,在國外市場,盡管美國IRA政策導致戶儲需求短期下滑,但工商業儲能在加速布局。同時,歐洲市場光儲一體化項目也在加速落地,預計2025年歐洲大型儲能裝機量將達到21GWh,同比增長75%。因此,海外市場或成為頭部企業訂單 “穩定器”。
第三,鋰鹽市場供需失衡問題依然存在。目前,碳酸鋰過剩量高達1.8萬噸,氫氧化鋰過剩量也高達3000噸。由于終端需求疲軟,冶煉廠面臨去庫困難,在此背景下,正極廠與電芯廠磷酸鐵鋰加工費談判陷入僵局,材料廠試圖通過提高鋰鹽折扣率轉嫁成本壓力,而電芯廠因終端需求疲軟拒絕讓步,價格博弈仍在持續。
后市展望
而展望未來短期內排產預測,鋰電行業在供需兩端都會呈現出明顯的調整趨勢。
從需求端來看,動力電池領域增速預計將有所回落,降至10%以內。與此同時,儲能裝機量受政策影響,其增速也將放緩至5%。不過,全球市場卻有望成為新增長亮點,預估增速可達20~25%。
從供應端來看,碳酸鋰產能釋放節奏預計將放緩。正極材料廠則貼近產能運行,行業整合步伐加速,小產能出清趨勢愈發明顯,反映出行業正在經歷深刻調整。
整體來看,當前,動力電池領域在技術降本驅動下,延續高增長態勢,而儲能市場則面臨政策與需求的雙重考驗,其發展之路也顯得復雜多變。此外,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庫存分化以及價格博弈,仍是未來數月內行業發展的主要話題。
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對企業來說,一手抓好技術創新,另一手抓好全球化布局,才能更順利地應對市場的多重挑戰。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