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發改委日前發布對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第0594號提案的答復。其中提到,健全市場主導的協同保障體系,重在明確新型儲能的市場主體地位和收益機制,確保設施“用得起、用得好”。堅持市場主導,支持獨立儲能電站作為獨立主體參與電力市場,用戶側儲能隨所屬用戶參與電力市場。在當前我市電力現貨市場尚未運行的情況下,在用電高峰期間按調度指令安排充放電價格與調用次數;電力現貨市場運行后,根據市場需求充放電。
詳情如下:
對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第0594號提案的答復
張作貴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推進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目標下的儲能規模化應用的提案”收悉,經研究,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新型儲能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環節,對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納、緩解電網調峰矛盾具有重要作用,對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通過布局調峰氣電、抽蓄和實施煤電靈活性改造等傳統調節措施,上海電力系統實現了新能源100%消納,對新型儲能尚無大的需求。未來隨著蒙電入滬、深遠海風電等重大工程實施,現有調節資源難以支撐綠電高比例消納,上海能源轉型迫切需要加強新型儲能技術的創新應用。
當前上海正處于布局新型儲能的關鍵時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新型儲能發展,按照有關工作部署,我委和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等部門、相關企業等一起認真研究,圍繞新型儲能的應用、管理、運營、研發、產業等關鍵環節開展頂層設計,以開放創新來提升發展能級,以協調融合來降低發展成本,以市場化聯動來實現產業與應用的同向發力,力求通過制度和政策保障實現多目標統籌兼顧,推動我市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你們所提出的關于推進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目標下儲能規模化應用的建議具有高度前瞻性,為我們的政策思路提供了重要支撐。
一、建立健全項目管理體系和協同保障體系
正如提案所關注到的,新型儲能應用目前普遍面臨與新型電力系統需求不匹配、安全管理不規范、利用率不高、價格機制不清、項目激勵和盈利來源不穩定等問題。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實現儲能與“源、網、荷”一體化協同發展,建立健全項目管理體系和保障體系是重中之重。
1.建立規范完備的項目管理體系,主要考慮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明確責任分工,確保項目“落得下,建得好”。一是實施分類管理。根據源網側獨立儲能電站、用戶側儲能設施不同管理要求,由市、區兩級相關部門分別做好備案等管理。二是建立完善全鏈條管控機制,做到“一強化、兩落實”。“一強化”指強化企業生產主體責任。“兩落實”指按照市安委會明確的職責分工,市級主管部門按職責落實好安全監管責任,各區落實好用戶側儲能項目屬地安全監管責任。三是做好要素保障。對完成備案且有獨立用地需求的項目,按公用設施優先安排項目用地,配套電網項目視同納入市級電網規劃。
2.健全市場主導的協同保障體系,重在明確新型儲能的市場主體地位和收益機制,確保設施“用得起、用得好”。一是堅持市場主導,支持獨立儲能電站作為獨立主體參與電力市場,用戶側儲能隨所屬用戶參與電力市場。在當前我市電力現貨市場尚未運行的情況下,在用電高峰期間按調度指令安排充放電價格與調用次數;電力現貨市場運行后,根據市場需求充放電。二是做好政策引導,加快研究制訂新型儲能示范應用和產業發展政策,對產業帶動大、示范效應強的項目給予適當資金獎勵。三是健全保障措施,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新型儲能人才培養體系,推進與國內外相關地區在產業發展方面的合作。
二、大力推動研發創新和產業布局
近年來,以鋰電池為主的化學儲能技術發展很快,效率在持續提升,成本在快速下降,但其更大規模的應用還面臨兩方面主要問題。一是時長問題,從能量密度等技術特性看,還只能支撐小時級調峰,不能起到長時調峰的作用。二是安全問題,各地電化學儲能電站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還需要高度關注新型儲能的安全等方面技術性能。我市在新型儲能技術發展方面開展了一些工作,相關部門都認為實現大規模商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重點是從研發創新和產業布局兩方面入手加大推動力度。
1.打造引領全國的創新體系。一是加強新型儲能全過程安全核心技術研發,攻關電池本質安全控制、高效滅火及防復燃等技術,制訂接網控制保護等相關技術規范。二是加強新型儲能高效集成技術開發,研究安全、高效和低成本電池管理系統,發展先進能量管理系統和儲能變換器構網型技術。三是智能聚合新型儲能調節能力,大力發展應用源側集群智能協同控制、網側調頻調峰支撐調度控制、荷側聚合互動調控等技術。四是強化關鍵技術研發。布局超級電容、超導等多種前瞻性儲能技術,研發新型電池材料,推動新型電池技術開發,突破高速飛輪等關鍵技術。
2.構建均衡協調的產業體系。一是完善全市新型儲能產業空間布局。發揮臨港、嘉定、松江、閔行等特色優勢,加強新型儲能企業培育,促進上下游產業鏈集聚和關鍵強鏈補鏈延鏈企業協同發展。二是聚焦產業主賽道發展。強化先進鋰電池-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等儲能產品開發和制造能力,推動壓縮空氣儲能、熱儲能多種儲能裝備和材料規模化發展,加大氫儲能技術研發與應用。三是加快技術服務業發展。鼓勵企業、協會與高校、研發機構聯動,壯大新型儲能生產服務性行業,推動新型儲能產品標準、檢測認證的國際合作與互認。
三、強化金融支持
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優勢既是現階段吸引儲能龍頭企業入駐、搶占儲能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的重要基礎,也是未來進一步發揮集聚效應、拓展集聚范圍,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型儲能創新中心的必要支撐。我們非常贊同你們所提出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上海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下一步擬重點推動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出臺新型儲能項目應用示范和關鍵技術裝備產業化專項支持政策,將新型儲能納入首臺(套)技術裝備示范應用支持政策,對達到一定投資體量的新型儲能產業招引項目盡快出臺具有競爭力的配套扶持政策。二是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新型儲能項目的支持力度,結合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等政策開發專項金融產品,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為項目建設提供長期低成本資金。三是依托市內行業頭部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與金融機構共同組建新型儲能發展基金,優化資源配置,持續支持產學研用各關鍵環節創新。
感謝你們對儲能行業發展的關心支持。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4年5月17日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