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決策部署,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推進新能源之都建設,市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共同起草了《常州市新型智能微電網試點建設推進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現將有關政策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適應能源轉型需要,進一步建設好新能源基礎設施網絡,推進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
為更大力度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我市編制《常州市新型智能微電網試點建設推進方案》,部署開展新型智能微電網試點建設,系統推進源網荷儲科學融合互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新動能。
二、主要內容
《方案》總體框架由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實施步驟、保障措施四部分組成。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明確系統謀劃、協同發展,因地制宜、先行先試,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的基本原則。到2026年末,全市建成具備推廣價值的新型智能微電網試點示范項目30個。通過開展試點示范建設,探索具有本地區特點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模式,為規模化推廣提供系統指導。
(二)主要任務
1.打造典型場景。一是打造光儲充場站微電網,面向企事業單位、城市特定公共區域建設光儲充一體化場站,培育車網融合互動新型產業生態。二是打造建筑樓宇微電網,面向辦公建筑、商業建筑、學校、醫院等場景,以能量管理系統為基礎提供冷熱電聯供的綜合能源服務,實現源荷協同優化和友好互動。三是打造工業綠色微電網,面向全市重點行業領域優勢企業,集成應用分布式光伏、新型儲能、余熱余壓利用和能量管理系統,探索建設一批靈活智能、供需協同、多能互補的工業綠色微電網項目。四是打造產業園區微電網,在產業園區內整合多種供能形式實現多能互補和資源綜合利用,搭建能量管理系統,降低園區綜合用能成本及能耗水平。五是打造和美鄉村微電網,因地制宜發展農光互補、漁光互補、分散式風電項目,加快充換電設施建設,促進鄉村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2.建立商業模式。一是創新運營理念,鼓勵項目投資運營主體一體化開展用戶側電能替代、綜合能源供應以及靈活性資源開發,為用戶提供一站式能源解決方案。二是完善市場交易,推動新型智能微電網項目深化與電網的雙向互動,積極參與電力市場交易。三是探索電碳融合,充分發揮新型智能微電網綠色低碳屬性,探索電碳協同發展模式,創造綠色環境價值和經濟價值。
3.構建產業生態。一是匯集全市新能源產業應用領域頭部企業組建常州市新型智能微電網發展聯盟,打造新能源深度協作生態圈。二是加強技術創新,支持相關新能源核心技術、關鍵設備和成套產品的研發應用,通過市場主體和服務業態培育帶動新能源產業提檔升級。三是完善標準機制,推動電網企業完善涉及微電網準入、驗收、并網計量、結算等各類服務,依托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實現微電網統一接入和管理。
(三)實施步驟
按照“系統謀劃、分步實施、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總體思路,分階段推進30個新型智能微電網試點示范項目。2024年啟動試點工作,圍繞各類典型場景選擇合適區域開展探索,啟動10個以上試點項目建設,試點示范范圍覆蓋全市各轄市區。2025年擴大試點范圍,在持續推動完成首批項目建設的基礎上,力爭再啟動10個以上試點項目建設。2026年試點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啟動10個以上試點項目建設,并到2026年末,建成30個新型智能微電網試點示范項目。在能源技術體系、市場體系和管理體系等方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經驗。
(四)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分管副市長牽頭,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重大問題。著力構建政企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型智能微電網建設新局面。
2.加強資金保障。市財政積極籌措資金,對符合條件的參與省電力需求側管理和電力市場交易的微電網試點示范項目給予適當運行補貼。引導社會資本設立專項投資基金,鼓勵銀行機構對下級支行提供效益補償,支持金融機構開發專項貸款產品。
3.健全政策機制。積極向上爭取推動完善新型智能微電網市場體系和管理體制。建立項目建設運行跟蹤機制,加強新能源就地消納、能源綜合利用效率、節能減排效益的評估。
4.加強培訓推廣。開展技術培訓、教育科普活動和宣傳,提升社會公眾關注度和參與意愿。依托我市消防預警救援現代化指揮體系平臺加強跟蹤監測,利用市新能源產業實訓基地組織開展安全培訓。通過典型場景案例征集展示工作成效。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