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生態環境部辦公廳、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了第二批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名單共8個地方,早在2023年12月底,前述三部門就公布了首批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名單共15個地方,兩次合計23個地方。
國家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緣起于2023年3月,國家能源局、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組織開展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指出,廣大農村地區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是落實碳達峰目標、大力發展新能源的重要增長極。推動農村能源革命,加大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力度,有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促進農村產業提檔升級、拉動產業鏈延伸,支撐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目標是到2025年,試點縣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占比超過30%,在一次能源消費增量中占比超過60%。以可再生能源產業經濟帶動農民增收,基本形成以清潔能源為主、安全可靠的農村能源供給、消費、技術體系和管理體制。
農村能源革命的目標中其實就點明了改革方向,《通知》中也明確核心將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消費革命、能源技術革命和能源體制革命作為四大主攻重點。
農村能源供給革命劍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核心落地方向有三點:
一是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開發,重點是風電與光伏發電的開發建設,其中核心又是推動分散式風電和屋頂分布式光伏的開發,支持并鼓勵試點地區的小區、自建房、公共建筑等各類屋頂和設施農業等建設一定比例光伏發電。此外,同時支持在試點地區布局生物質發電項目。
二是可再生能源非電資源的開發,推動地熱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在清潔供暖上大力支持采用熱電聯產、大型生物質鍋爐等集中供暖模式。以及推動有機廢棄物和生物質資源的開發利用,積極探索開發生物天然氣項目和開展纖維素燃料乙醇試點示范。
三是推動鄉村能源站的建設,鄉村能源站核心功能是具備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診斷檢修、新能源汽車充換電服務、生物質“收儲運”及成型燃料加工、生物質鍋爐和地熱供熱以及節約與技術推廣服務等。同時加速推動城鎮清潔供熱供電基礎設施向農村地區延伸。
農村能源消費革命核心是推動清潔能源的高效使用,一是加速推進農村地區的電能替代,包括農業生產領域的電氣化改造和農村生活用能的電氣化水平;同時深入推動農村交通領域的電氣化,包括新能源汽車推廣、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公共交通的電氣化。
二是鞏固提升農村電網的建設和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三是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農村地區的終端應用規模與水平,包括公共基礎設施與新能源發電的一體化建設,推動有條件的農村地區以村鎮為單元的新能源微能網建設,推動微電網和源網荷儲一體化結合的分布式新能源項目建設以及綠電直供。
農村能源技術革命核心是分布式能源技術創新應用與農村智能化能源網絡系統建設,前者包括對農村應用場景針對性的風電、光伏、生物質等創新技術應用,以及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AI等新興技術在新能源與農村相結合場景的應用。后者包括適應分布式能源并網與多元負荷的智能配電網構建以及電、氣、冷、熱一體供應的區域綜合能源系統建設。
農村能源體制革命核心則是營商環境優化與能源發展共享機制的建立,在共享機制構建上,鼓勵依法利用存量集體土地通過作價入股、收益共享等機制,參與新能源項目融合共建;鼓勵企業與地方政府合作,為縣、鄉鎮、村提供供能用能解決方案。
政策對政府機構而言核心是解決監管邊界問題、對企業而言關鍵是看到市場空間和從中挖掘并抓住市場需求,農村能源革命帶來的雙碳與新能源商機既要看到《通知》這一專項政策激發的市場潛力,也要跳出專項政策下的微觀視角,看到全國一盤棋這一整體雙碳與新能源市場的變革潛力。
第一,全國一盤棋下的高維視角看農村發展。
街道的發展看城市,城市的發展看區域,區域的發展看全國,農村地區不能作為一個個分散點去看,應該將所有農村作為一個整體區域,因此,農村的發展要從全國視角下看,具體農村雙碳與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需要從整個國家的雙碳行動與能源變革規劃去厘清思路。
《通知》中的提法是“加大鄉村清潔能源建設力度,有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促進農村產業提檔升級、拉動產業鏈延伸。”首先,雙碳頂層設計《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提出的“碳達峰十大行動”(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一樣適用于農村地區,對企業而言,跳出《通知》的具體的四大方向,在整個雙碳與新能源業務產業落地時,應該思考現有業務針對農村地區場景的創新開發與應用。
其次,今年7月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一節中明確表示,允許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
對企業而言,雙碳與新能源業務往農村地區下沉市場布局時,也要將鄉村振興視角作為一個切入口,業務布局上如何與當地人群的創富機制、幫扶機制等相結合,將分散的村鎮點、分散式農村人群作為公司業務版圖的一個點去看待,用企業產業落地的視角將農村網點變成企業業務落地的一個業務點,從企業視角將其整合成一條線、一個面乃止一個體,將農村地區作為投資對象,而不是單純當作一個待開發對象,單純的農村開發成本太高,以投資的角度去思考落地模式才能探索出一條最低成本盤活下沉市場的資源、人才、智力等核心要素。
再有,今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作為中央層面首次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的政策,其中也明確提出了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的規劃,實施農業農村減排固碳行動,優化種養結構,推廣優良作物畜禽品種和綠色高效栽培養殖技術,推進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建立健全秸稈、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畜禽糞污等農業廢棄物收集利用處理體系,加強秸稈禁燒管控。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培育鄉村綠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序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
雙碳行動、綠色轉型包括《通知》等等系列政策,從經濟視角看,核心都是要進一步激發國內市場的開放性、創造性和流通性。《通知》下出臺的試點地區只是農村雙碳行動與新能源產業發展開辟的一條探索路徑,從國家視角看,農村能源革命的關鍵是下沉市場雙碳與新能源開發應用的效率化、規模化、資本化等等!
產業的落地與發展靠企業,而企業的發展也跟自身對市場的選擇與開發以及政策息息相關。
第二,算好農村經濟賬,構建下沉市場體系。
國家能源局等三部委公布的兩批共計23個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中,就有416個鄉級行政區(含街道、鎮、鄉等),隨著試點一點點探索,未來的樣板模式、創新模式等可復制經驗還會一點點向全國鋪開。
鄉級行政區的市場將是現在試點名單中的93倍,根據2024年3季度民政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中國共計38688個鄉級行政區,包括9084個街道、21432個鎮、7060個鄉、956個民族鄉、153個蘇木、1個民族蘇木、2個縣轄區。
簡單舉例算一個帳,以充電設置為基本設置的簡易“鄉村能源站”來看,一臺120KW的雙槍直流快充樁的成本大約在3萬到5萬元,按最低成本3萬元計,假設一個以充電為主的鄉村能源站配備10臺120KW的雙槍直流快充樁,充電樁的成本是30萬元,另外算上變壓器、電纜鋪設和地面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假設控制在30萬元,整個成本就是60萬元,而目前充電基礎設施都是朝光儲充放一體化發展,因此最基本也是百萬元以上的投入,因為設備與參數設計的不同都會影響投資成本,我們這里為方便舉例計算就按一百萬計算。
416個鄉級行政區都建設一個相對綜合性的鄉村充電能源站就是4.15億的投資,如果38688個鄉級行政區都建設一個,就是386.88億的投資。僅試點地區來看,未來至少就是幾十億的市場空間,放到全國來看,未來至少也是千億級的市場。
當然,這是市場帳,作為企業來說,在市場帳下要算好自己的業務賬,市場規模有多大?錢從哪個環節來?產品或服務等何種方式轉換成企業的營收?怎么創新模式實現最優投入產出比?……
企業關鍵是要構建起針對下沉市場即農村地區的打法或布局思路,鄉只是一個點,要從一條線、一個面、一個體的視角去看待農村能源革命帶來的新能源基礎設施升級與整個能源支撐體系的迭代,企業關鍵是要成為各地政府經濟發展與產業升級的“扛旗手”,與當地政府合作,并聯合當地金融機構等資本要素,才能以“線、面、體”去盤活農村市場。
另外,如何與農村地區現有的體系進行合作創新模式,比如當地的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當地已有的汽車汽修等網點,通過盤活農村現有“網點”體系完成業務布局與產業落地,既帶動當地現有體系的升級,也可以實現較低成本的市場投入。
特別聲明:本網站轉載的所有內容,均已署名來源與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凡來源注明低碳網的內容為低碳網原創,轉載需注明來源。